如何看懂漫畫分鏡?用幾個案例,帶你觀察漫畫的「細節」

【動漫雜談】關於漫畫分鏡:

這期來談一下漫畫分鏡,開始前得說明一點,漫畫的分頁、分格、構圖乃至對話框,都是可以單獨拿出來討論的,這裡先統一放進分鏡裡面說,可能會分好幾期。

舉例全部來自藤本樹的《電鋸人》,倒不是他的分鏡為絕對的規範和標準,單純是因為我的個人愛好這樣。

類似於「景別」,漫畫也有相應的用語來形容畫面的結構。

根據主體的從大到小,可以把畫面分為UP(特寫),Long(全景或遠景),右上格則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中景)。

另外,根據頭部在畫框的位置,也可以分為「上、中、下」,三類。頭部位於畫框中部的比較常見,可以看第一張圖的案例。

一般來講,偏移畫面中部的構圖會具有一定的「失衡感」,進而自帶一定程度的敘事意圖。

不過塞雷這張只是為了表示「角色站了起來」。

依據人面部的角度可以分為,正面、側面和半面,前兩者用的特別多,也傾向於較為客觀的敘事。

而半面往往是UP,傾向於情感的表達,一般不會隨便使用。

另外根據相鄰分格的尺寸,也可以分為「大」和「小」兩類;而畫面訊息量的密度也可以分為「密」和「疏」兩類。

被強調的重點,往往會放進密度較高的大框中。

這些常見的構圖思路其實都是字面上的意思,不難理解。但將它們組合在一起之後,又會產生特定的敘事或抒情效果。

比如上面這是一組典型的若干個UP→Long的分鏡組合,展現的是角色睹物思人之後的痛苦狀態。

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感情傳遞方式,甚至不需要用台詞進行解說。

之後是一組Long→Up的分鏡。

電次站在門口聽到了哭聲,猶豫是否要開門進去。這是一種先交代背景和氛圍,然後再描寫內心活動的分鏡思路,是一種由外而內的情感傳遞。

UP→UP的鏡頭組合,類似電影或動畫的正反打,適合描述對話,但漫畫往往傾向於避免出現多次重複的相似鏡頭。

Long→Long的鏡頭組合,傾向於描寫環境變化和人物互動的過程,有較為客觀的敘事性,在打戲中用得也很多。

在實際應用中,上述的所有基本用法其實有很多變通。

比如上面這一頁用了兩次Long→UP,講述了兩件事,其一是看到門,聽到門後說的話時,從夢中驚醒;其二是看到貓之後,才確認自己的確是做夢了。

本質上依然是先交代氛圍,再描寫心理的分鏡思路。

另外,其實框與框的組合只是漫畫分鏡魅力的冰山一角,具體的構圖方式也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

下次大概會講一下漫畫的「鏡頭語言」,以及對觀眾的「視線引導」手法,敬請期待。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