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分寸,是做人的學問

好好說話,有三個原則:懂分寸,知進退,有尺度。

會說話的人,往往人緣更好,走到哪裡都左右逢源。

而那些不懂分寸的表達,無形中阻礙了一個人的前程發展。

說話是一門學問,說話的水準,決定了人生的層次高低。

說話的分寸,是做人的學問

01 懂分寸,是一種智慧

《禮記》中說:“言必慮其所終,行必嵇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

一個人既要三思而後行,也要三思而後說。

別讓未經過大腦思考的言語,脫口而出,這樣往往會失了分寸,傷了面子。

林肯出身於鞋匠家庭,家庭貧困,常常被人瞧不起。

而在他競選的前夕,發表演講時,有一個參議員故意說了一句話:“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

當所有人都等著看林肯的笑話時 ,林肯卻不慌不忙地拿捏好了回答的分寸。

我非常感謝你提起我的父親。他已經去世了,但是我一定會記住你的忠告,因為我知道我做總統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麼好。

現場一片掌聲,民眾們都在稱讚林肯。

林肯接著又說:“據我所知,我的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過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技術。“

最後,那些反對者也被林肯質樸的發言所感動,給他投了票。

林肯以自己“有分寸、知進退”的說話藝術,扭轉了不利局面,也贏得了他人的尊重。

正所謂:“吃飯吃米,說話說理。”

說話懂分寸,就是既讓人舒服,又巧妙傳遞了自己的觀點。

恰到好處的表達,是最高級能力。

說話的分寸,是做人的學問

02 知進退,決定一個人的高低

蔡康永老師曾經說過:

“說話,並不是說得越多越好。適時的進退,給對方一個表達機會,才是真正的共贏。”

賈平凹和朋友在路上散步,他的朋友有口吃,說話口齒不清。

而他們恰巧遇見一個人來問路,而這個路人,也是口吃。

賈平凹的朋友在旁邊一言不發。

過後,賈平凹問他為什麼不說話,朋友回答:

“人家也是口吃,我要是開口說話,他肯定會以為我是在模仿他、捉弄他。”

在說話的進退之間,就體現了一個人的涵養和品行。

有時候,搶著說話,反而說多錯多。

而真正情商高的人,能夠察言觀色,理解他人處境,做出退讓。

陳銘是奇葩說的冠軍,他分享了自己的說話技巧,有三個“不說原則”

“損人利己的話,不說;

模棱兩可的話,不說;

造成誤會的話,不說。”

時時刻刻把對方放在心上,身臨其境,這樣才能避免說出傷人的話。

說話不是天生就會的,需要後天訓練,以及強大的思維能力配合。

好好說話,需要一進一退,一來一往。

在滴水不漏中,體現出人的情商高低。

說話的分寸,是做人的學問

03 有尺度,是最高級的修養

“你說話的放鬆,決定你的未來。口下留人,路才會更寬。”

很多人都會解釋:“你千萬別放在心上啊,我這個人就是口直心快,口無遮攔。”

所謂的“口直心快”,都是因為說話不懂得拿捏尺度。

但是,口直心快所造成的傷害,就像一顆釘子紮在心裡,釘子雖然拔出來了,但是那個孔會永遠留下了。

在綜藝節目《偶像來了》中,趙麗穎常常“口出狂言”,被大家稱為“趙小刀”。

那時候張含韻有一點嬰兒肥,趙麗穎就對她說:“你這個死胖子,吃了這麼多還吃啊?”

張含韻當時沒說什麼,只是笑了笑。

但是在幕後,張含韻因為這一句話,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拼命減肥。

後來在車上,張含韻自嘲道:”我太胖了。“

汪涵感覺到張含韻的落寞,立馬說:“含韻你不胖,你就算是胖,也是好看的。”

會說話,與不說話的差距,就體現在尺度上

嘴上有把尺子,腳下的路才會通暢無阻。

《荀子》中道:“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說話的尺度,就是最大程度的表達善意,委婉地提出建議。

口有善言,則結善緣,遇善人;口出惡語,則常交惡人,惹災禍。

說話的分寸,是做人的學問

04 管住嘴,才能管好人生

說話是一門藝術,分寸、進退、尺度,組成了它的要素。

當你學會說話,你才學會了做人。

別把“童言無忌”當成藉口,在成年人的世界,一句話就有可能改變了你的命運。

守住嘴,管好心。

願所有人,都能把握好說話的技巧,成為一個高情商的社會人。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