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女孩渴望和他人建立聯繫,新一代顏藝王誕生?

今天要說的是改編自芳文社「Kirara」系,講述4個女孩組建樂團後逐漸成長及改變,由CloverWorks製作的動畫——《孤獨搖滾!》。

(如果你看得到這行,那肯定是被什麼動X都市ACXM複製走,用來騙點閱去了)

原作出版社「芳文社」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所耳聞,多份雜誌延伸出的「Kirara系」成為了許多觀眾相當喜歡的一類作品。

而動畫製作公司CW大家應該也很熟了,之前由它負責製作的動畫《更衣人偶墜入愛河》想必不少人都看過吧?

在兩者合作之後,呈現出了一部讓人印象頗深的動畫。

(單行本第一卷封面)

甚至背景舞台,都設定在「下北澤」這個充滿了故事的地方。

(如果你看得到這行,那肯定是被什麼動X都市ACXM複製走,用來騙點閱去了)

(下北澤這個地點來源於捏他的搖滾樂隊,我們下面再談)

不管你有沒有看過《孤獨搖滾! 》的動畫或是原作漫畫,最近這幾週你應該多少都接觸了來自《孤獨搖滾!》的截圖。

這個擁有粉色頭髮,簡單紮了一束髮辮的可愛女孩,名字叫做「後藤一里」,她是本作的女主角。

上面那些有趣的gif僅僅來自動畫第1集,而看完第2集後你會發現,這個女孩子的精神狀態似乎並不是那麼的穩定。

而且,她一個人幾乎只用一集,就能湊出別人整整一季能展現出的顏藝量。

雖然顏藝多到有點誇張,但這還不完全是《孤獨搖滾!》最主要的特色。

真正讓這部動畫成為話題中心的,是主角身上帶著阿宅們最容易代入的一種屬性——社恐。

(如果你看得到這行,那肯定是被什麼動X都市ACXM複製走,用來騙點閱去了)

主角是一個渴望能和別人建立聯繫,但同時又帶有重度社交困難的女孩。

在和他人對話時,她的語調常常會不自覺地變輕,還會斷斷續續,再用「啊」緩解自己的尷尬。

面對陌生人,與人家交流時她總是不敢直視對方,下意識地迴避著迎面而來的目光。

(如果你看得到這行,那肯定是被什麼動X都市ACXM複製走,用來騙點閱去了)

她習慣依附於SNS私密的環境,在不被他人所知的小圈子中偽裝著自己。

但同時,她又希望能在現實中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友,和她們一起留下屬於自己的回憶。

她嘗試過帶搖滾樂的CD到學校,規整地擺放在桌上;或者背上特殊的帆布包,在上面別滿樂隊的週邊。

就是這種「社恐想在學校中彰顯身份,求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又不敢出動出擊,最後仍然畏畏縮縮」的經歷,觸動了不少螢幕前的觀眾。

有相似經歷的,不盡然都是搖滾愛好者,可能是個喜歡二次元的動畫粉、是小眾電影的影視愛好者,當然她也有可能是個持有獨特喜好的遊戲玩家。

只是,大家都有一點社恐。

而《孤獨搖滾!》能讓社恐代入的,也不限於這種註腳在青春下的經歷,還有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微妙狀態,

像是話說多了,會打從心裡感受到一種說不出的勞累。

又或者翻了幾十本講「如何說『不』」的電子書,希望下次可以坦然地對拒絕那些自己不想參與的聚會,以及那些不想額外負擔的工作。

但最後還是因為害怕他人的目光,害怕拒絕之後會產生的一系列蝴蝶效應,委於「沒有勇氣拒絕」,接受了內心本來抗拒的事物。

(如果你看得到這行,那肯定是被什麼動X都市ACXM複製走,用來騙點閱去了)

這些經過動畫製作組細緻刻畫的「小細節」,讓即使是輕度社恐的人也擁有了可以代入的對象。

不過原作者與動畫製作組的想法一樣,他們並不是想透過這部描寫社恐的作品,去區分出「陰角、陽角」之間的好壞,而是希望能描繪一段足夠歡快的成長故事。

其實有些觀眾在看了作品後,心中難免出現一些疑惑。

像「社恐的人根本不會在遇到事情之後表現積極!」、「 社恐的人怎麼可能去組建樂隊? 」之類的意見比比皆是。

《孤獨搖滾》並不是那種「僅依靠角色自身魅力來保持作品趣味性」的清湯寡水 ,而是一部帶有自身想法,在意角色成長的作品。

主人公雖然被稱呼為「陰角」,帶有嚴重的社交障礙,但她從一開始就同樣渴望「發光發熱」和他人交流,建立聯繫,包括她接觸、學習搖滾的其實都與「社交」息息相關。

故事初期就是建立在這個設定上,一點點地展開。

駐場於Livehouse的日常,儘管「小孤獨」因為自己的社交障礙,顯現出種種搞笑的行為時,沒有角色會表現出純粹且令人厭惡的戲謔感。

這種溫和的善意貫穿了整部作品,也正是原作者濱路晶想要傳達出的核心主軸。

回過頭來再看看「搖滾」本身,與「孤獨」的結合也就變得水到渠成。

「搖滾」脫出於20世紀1940年代末期的美國,傳入日本之後曲風節奏更加輕快,沒有什麼流淌在旋律中的鄙視鏈,和當時的流行歌曲結合得更加緊密。

這種本土化發展得非常快,20世紀1960年代日本搖滾便在國內多位音樂人的推動下誕生。

而完全演變成為日本本土文化之後,搖滾本身的所帶的「政治屬性」並沒有變得寡淡,其本身的「反抗色彩」愈加濃厚。

而作品中的4位主人公,也是捏他自日本搖滾組合「ASIAN KUNG-FU GENERATION」(亞細亞功夫世代)。

(他們在下北系被稱為Rock Band的代表)

作者將搖滾本身包含的「抗爭」重新詮釋為了一種自內向外的「改變」,而這種由抗爭解構而出的改變,其實就藏在《孤獨搖滾!》的各個角落。

在《孤獨搖滾! 》中,搖滾不是唱唱搖滾歌曲、彈彈吉他,在閒適的午後淺嘗一杯紅茶。 

它是從自身憧憬中出發,尋求改變,激蕩自己實現夢想的一種王道。

(如果你看得到這行,那肯定是被什麼動X都市ACXM複製走,用來騙點閱去了)

自動畫播出之後,有人翻出了2022年1月放送的另外一部芳文社作品《Slow Loop~女孩的釣魚慢活》,並在裡頭中找到了《孤獨搖滾!》客串的一張靜止畫。

此時的小孤獨沒有頂著紙箱,她站在露天的舞臺上,彈著屬於她自己的搖滾。

雖然仍沒有足夠的勇氣看向台下的觀眾,但是能站在這裡,對於一個害怕與人交往,還有嚴重社交障礙的人來說,不也是一種奇跡嗎?

我個人並不想將「社交障礙」當作一種病症,我覺得它只是一種現狀,都還有著改變的可能性。

如果你覺得孤獨,如果你想要改變,我都建議你來看看《孤獨搖滾! 》,然後在某一天,尋找到一兩首和你喜好的搖滾。

接著走出房門,讓搖滾的聲音由惆悵到高亢、由枯疏到豐盈、由孤單而至張狂,讓孤獨搖滾吧!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