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多做三件事,有益身心健康

中年以後多做三件事,有益身心健康

人置身於生活的旋渦,總會遭遇突如其來的羈絆,如果能遇事多想,遇人多看,遇路多選,人生定能光彩無限。

01-遇事多想,氣定神閒

你的身邊是不是有這樣的同事:

上班去的比你早,下班走的比你晚,周末總在加班,業績卻總是不盡人意;

一天到晚對著電腦,交上去的策劃方案總有欠缺,領導一提問,一臉茫然。

正如網上的一句話:“有能力的人不加班,不深度思考的人都是假勤奮。”

有一個公司參加了一次展銷會,小王和小李分別收集到200多個客戶資料。

當天,小王了解了這200個客戶的需求,做了詳細記錄。

會後,他只稍做整理與細分,資料一目了然。公司一發布新品,他就會有針對性的推薦給有需求的客戶。

之後,這200個客戶中80%都訂了貨,甚至介紹了許多新客戶給小王。

小李在展銷會現場忙得不可開交,喋喋不休地介紹著產品,資料上只有客戶姓名與電話。

一個月裡,小李的200個客戶中,僅訂了幾單貨,後面就銷聲匿跡。

小李整天唉聲嘆氣,不停在網上找客戶,甚至周末出去發傳單,成功率仍然極低。

小李十分委屈,明明每天比小王忙,周末還在加班,卻得不到領導認可。

工作中要的是“功勞”,而不是“苦勞”,與其深陷“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憤憤不平,不如學會深入思考。

愛因斯坦就這樣說過:“如果給我1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只要思考正確,剩下的5分鐘足夠給出答案。”

誠然,拿到一個工作,不加思索,馬上埋頭苦干,看似勤奮,實則沒有效果,到頭來只是在瞎忙。

相反,靜下心思,認真思考,對問題抽絲剝繭,定下思路與方案,再去操作,省力省時更出彩。

職場如戰場,懂得深入思考是一種本事,哪怕工作再棘手,也會於游刃有余中馬到成功,在雲淡風輕中出類拔萃。

02-遇人多看,明辯人心

茫茫人海裡,遇人無數,識人百面,總有一些人,在你身邊駐足,可誰又能一眼把心看透?

常言道:“泥濘識馬,風雨識人。”

真正的識人,需要的是時間,更是經歷。遇人多看,才能在熙熙攘攘中,看清人心。

電視劇《我是真的愛你》中,蕭嫣盡心幫助產後上班的陳嬌蕊,甚至“敵視”莫銘,最後卻讓自己深陷泥濘。

陳嬌蕊產後重回職場,成了昔日競爭對手蕭嫣的手下,坐在角落裡,同事冷落,老板不待見。

盡管做著最簡單的校對工作,還常常出錯,蕭嫣同情她,幫她改方案,給她寬心,甚至幫她租到自己家對面的房子。

相反,陳嬌蕊利用她的同情,在老公莫銘來商量女兒撫養權時,制造出被打傷的場景。

蕭嫣不但送她上醫院,更依“所見”在法庭上作“偽證”,幫她得到女兒的撫養權。

其實,她爭取女兒,完全是為了打造單親媽媽的人設,爭奪母嬰市場的業務權,更是為了打入老總們的太太圈,讓股東們為她投票,成功當上副總。

女兒發著高燒,她明知是蕭嫣送去醫院,故意不接電話,只為拖住蕭嫣,讓她不能參加公司重要的派對。

陳嬌蕊用盡心計,不但搶了原本屬於蕭嫣的職位,還把她趕去月子中心。

在陳嬌蕊的設計下,莫銘一度在蕭嫣的心裡是“壞人”,自私、家暴、不管女兒。

而在月子中心共事後,蕭嫣從心底裡扭轉了對莫銘的看法。

爭奪女兒撫養權時,他明明有陳嬌蕊抑郁症的病歷,卻沒有呈給法庭,只是不忍心傷害她。

他雖然被剝奪了對女兒的探視權,仍努力盡著父親的責任。

在工作中,他更是處處為病人著想,不管在醫院還是月子中心,都深受大家好評。

人心隔肚皮,有時親眼看到的未必是真相,只有經歷事事非非,經過時間的檢視,才能看得真真切切。

正如人常說的:“不經一事,不懂一人。”

一個人值不值得交付真心,往往在關鍵時候,未必要雪中送炭,但一定不要落井下石。

防人之心不可無,你坦誠相待的人,未必是真心對你的人,與人交往,留個心眼,才能明哲保身。

信人之心不可少,你一味討厭的人,或許是最支持你的人,遇人多觀察,明辨是非,才能高朋滿座。

大千世界,迎來送往,過客無數,擦亮眼睛,方可在抹黑中傷中全身而退,更能在增光添彩中覓得知己。

03-遇路多選,行穩致遠

“顛覆性技術”理念的首創者克裡斯坦森,曾立志成為《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卻在機緣巧合中成為哈佛商學院的終身教授。

他上大學時,就夢想成為一名編輯,並為此制定了明確的方向,那就是進入《華爾街日報》。

剛開始就讀牛津大學的經濟學碩士,他就向《華爾街日報》遞交了暑假實習申請,卻未收到回復。

正在他苦惱時,一家咨詢公司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深思熟慮後,他決定進入這家公司,以積累經驗。

很快,克裡斯坦森臨近畢業,因為他出色的工作能力,這家公司邀請他正式入職,不但給出了豐厚的條件,還承諾為他報銷碩士階段的學費。

在夢想與現實面前,克裡斯坦森選擇了後者,並與這家公司簽訂了5年協議。

但他始終不曾忘記夢想,到達年限後,他很快辭職,准備再次申請《華爾街日報》的編輯。

可就在這時,一個朋友邀請他一起創業,他權衡後同意了。

再後來,他進入哈佛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並留校成為終身教授,多次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教授。

就這樣,在一次次選擇中,他的編輯夢想一次次被擱淺,但他依然收獲了精彩的人生。

《華爾街日報》對他的評價是:“他的一生,活成了一個案例教學。”

人生之路漫長而多變,遇到選擇,理智面對,懂得放棄,才能收獲成功的未來。

歐洲政治家托馬斯·莫爾說過:“在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

面對無法回頭的人生,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同的岔路口,更會面對難以抉擇的路線。

正如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說的:“永遠不要認為我們可以逃避,我們的每下一步都決定著最後的結局,我們的腳步正在走向我們自己選擇的終點。”

人生選擇,逃避不是辦法,多思考多比較,才能在明智取舍後不留遺憾,更能在山重水復中少走彎路。

遇路多選,是一種量力而行的智慧,哪怕遇到多麼泥濘的道路,也定能行穩致遠。

稻盛和夫說過:“人生是為心的修行而設立的道場。”

每個人都是歲月的行者,發揮自己內心的才智,有方向地去思考,多維度地去看人,有取舍地去前行,才是面對生活最好的方式。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