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鄉團圓,她調監視發現全家團聚→剩媽媽一人吃飯,最後畫面讓她淚崩:無可奈何

不少人平常離鄉背井在外工作,趁著逢年過節才回家鄉團圓,也讓與家人相聚的時光更珍貴。

有名女網友最近在看過年期間家裡的監視器畫面時,從全家11口人熱鬧地吃團圓飯,

到最後只剩下媽媽一個人冷清地吃飯…引發網友心有戚戚焉。

過年意味著難得的團圓,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是唯一全家能聚在一起的日子。

然而假期苦短,沒熱鬧幾天就又要各奔東西。對於離家的人來說,充電器一拔,

可能一年後才能再回來,對於家裡老人來說,揮手送別後,不知哪天還能再在門口迎接。

大陸廣西貴港的張女士遠嫁到外省、初四才回娘家,她13日想回看春節期間的監視器來重溫那幾天在家的日子。

初四這天,全家11口團聚,圍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熱鬧又溫馨。

上有老人、下有小孩,正是人們所憧憬的天倫之樂。難得團聚,

彼此關心一下一年來的境況,吃完飯、收拾完了,又開始準備下一頓飯。

全家團聚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哪怕你再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分別的日子還是會如期而至。

從初六開始,就有家人早早收拾好行李啟程離開了,拉開了陸續離家的序幕。

老人從年前一個個迎回家,變成了現在一個個送走。

陸續離開

初七以後,出外打拚的人已經都走了,原本熱鬧的家一下子冷清下來,張女士也要回婆家。

吃飯的時候,張女士從監視器畫面看到,爸爸勉強吃了一點了事,只剩媽媽獨自一人坐在桌邊,

在孤單身影的襯托下,原本局促的桌子顯得特別大,一桌子的飯菜也不再有上下翻飛的筷子問津。

那種人去屋空後、孤獨感襲來的感覺很容易讓人共情,張女士看到這一幕後心裡很不是滋味,

當初回來時父母有多驚喜,現在都走了後他們就有多失落。雖然說暫時的離別是為了更好地相聚,

但是父母年紀大了,等不起那些許下的「來日方長」。

人去屋空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為了生活過得更好這個簡單的夢想正是所謂的「有方」,

如果衣食無憂,誰不願意待在家裡。然而有家的地方掙不到錢、掙到錢的地方沒有家,

或者終於在更大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小家,於是跟父母聚少離多。

「娘不在」不是一家人!父母走後「兄弟姐妹會疏遠」

變親戚 過來人告訴你3個原因「感情不是一成不變」

父母盡皆永別人世間之初,兄弟姐妹關係隨後就變,不是人走茶涼,而是人走的時候長了,茶不可能一直都熱。

一、兄弟姐妹會長籲一口氣,即便嘴上沒有說,心裡面也會想:」總算是完成任務了。」

為父母養老送終是每一個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以及義務,因此在父母彌留之際,

往往是兄弟姐妹最齊心的時候,這時就會凸顯出兄弟姐妹多的好處,兄弟姐妹可以坐下來商量,

多一個人就會多一個主意,兄弟姐妹就會任勞任怨,輪換著伺候臥床不起的老人,

沒日沒夜兄弟姐聚攏在一起的時候,比各自結婚以後數十年聚在一起的時間還要長,

倘若父母壽終正寢,兄弟姐妹還要眾志成城部署父母的後事,無論人力還是物力都不可或缺,

兄弟姐妹不僅需要齊心,而且需要合力,伴隨二老先後去世,兄弟姐妹的人生一大重任就會完成,

兄弟姐妹就會各回各家,各自重新開展繁忙的生活,除了清明節或者逢年過節之類,幾乎很少有機會再聚到一起了。

二、父母哪怕有一方還存活在人世間,兄弟姐妹見面了,不是親戚,而是家人。

感情不是一成不變,從家人退化成為親戚,不是從各自成家那一天算起,而是從父母先後離世算起,

或許當人生沒有來路的時候,兄弟姐妹就會各自走向歸途,原來以為老家很重要,

原本以為有老家就可以找到家的感覺,沒成想家的源泉卻是父母,父母無論在老家還是在外地租房,

有父母在的地方才能夠稱之為家,父母不在了,反倒去老家會感覺觸景生情,心裡面不是滋味,

老家已經成為傷心地,兄弟姐妹就是與其為了相見而相見,反倒不如不見。

三、父母先生辭世,預示著兄弟姐妹不再年輕了,父母在的時候感覺在父母眼裡是孩子,

父母一走就會意識到已經成為了兒女或者兒孫的長輩。

老了就意味著行動多有不便,不是腿腳不利索,就是時間有限,因此大多數兄弟姐妹除了紅白喜事就幾乎不再來往,

現在需要顧及一大家子的生活,需要操心的地方多的是,因此既無心顧此失彼又會無意顧此失彼,

兄弟姐妹會相互理解,誰家裡不都是有一大堆事情急需處理。

結語:兄弟姐妹從小時候到長大的時候,再變老的時候,觀察就會得出規律,疏遠程度跟年齡大小成正比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