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信力從哪裡來?

不少的父母存在一個共同的苦惱,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兒童階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時期,自信心是孩子成才與成功的前提條件,一個缺乏自信、充滿自卑的孩子即使頭腦聰明、思維敏捷,但在學習和生活中稍遇困難就會退縮不前,找很多藉口及理由去逃避。

自信心是由積極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我評定,並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景象,自信心是對自己力量的充分認識和評價,自信心強的孩子在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中表現出積極性,能夠主動參加各種活動,能夠積極地與人交往,與同伴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能夠勇敢地面對困難,大膽去嘗試。大部分的人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別人,往往表現出不敢主動參與集體活動,不敢主動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不敢在眾人面前展現自己……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孩子缺乏自信心?

家庭中不良的環境因素是導致孩子自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很多家長對孩子進行“總包辦”,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信任孩子,使孩子的自信心不足。在生活中對孩子的照顧過細,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嘗試、體驗的機會,這是“行動包辦”;遇到事情沒有給孩子充分的信任,給孩子思考、自主決定的機會,只是想著用各種方法說服孩子按自己想的去做,這是“精神包辦”。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廣闊的信任空間,孩子的心靈將盛開一朵絢爛的自信之花。

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教育孩子是禍從口出,作為爸爸媽媽,你怎麼看孩子,孩子就會是那個樣子,負面的話語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孩子的未來在父母的嘴裡,你是不是也說過下面這些話呢?

1.“媽媽沒本事,媽媽只能指望你了!”

教育專家研究指出,絕大多數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長誘發的,父母如果能夠堅定自信,那麼孩子對未來也是充滿信心的。被自卑感傳染的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沒本事,我又能怎麼樣呢!”,父母把孩子的發展當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種喪失自我的表現,這是很多父母的共性,患得患失,對孩子不斷地催逼,表現出強烈的期望,久而久之,孩子將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推卸責任。

2.“危險!別動!別碰!”

孩子對周遭事物感到新鮮和好奇,喜歡參與和表現是正常的,我們要給孩子更多獨立的空間讓孩子去發揮,並且在言行上支持他,如果總是對孩子說“這個太難了” 、“那個太危險了”,或者是“這個你還小,不懂”、“小孩子懂什麼啊”,如此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孩子會把這種挫敗感與父母聯想在一起,所以孩子會莫名其妙的討厭父母。過度的保護孩子,阻止孩子探索世界,這會被孩子解讀為自己真的不行,非常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讓孩子去經歷、去體驗,親身去感受,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過程有非常大的幫助。

3.“你怎麼這麼笨!”

孩子的作業做得不好,三番兩次後父母的耐心幾乎被磨光了,可能會對孩子說出“你怎麼這麼笨”。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期望獲得他人的認可與欣賞,孩子更是如此,父母的抱怨和指責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家長們氣急敗壞的責罵孩子“你真笨”,會讓孩子無地自容、妄自菲薄,產生逃避的心理,這種言語會毀滅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探索的興趣。

4.“這像是你這麼大的孩子做得事兒嗎?”

一個五歲的孩子因為一件東西得不到而哭鬧,或者不能老老實實地坐著時,這些在他這個年齡段是比較正常的,當然如果一個孩子表現得更為成熟、言行得體,作為父母會更滿意和驕傲。父母要求孩子做好,孩子卻做不好,很多父母還沒弄明白孩子為什麼“做不好”,就張口說出責備的話,這樣的父母真正關心的並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言行帶給父母的影響,比如是孩子讓父母感到了尷尬或難堪。父母應該關心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並給孩子足夠和體諒和包容,比如說孩子不願乖乖地坐著是不是因為環境讓他感到煩悶、不舒服,了解原因後再和孩子做溝通最為有效。

5.“你看看人家的孩子……”

父母無意間常常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認為這是給孩子樹立榜樣,但事實恰恰相反,這是孩子最討厭的一句話,這種比較對孩子的價值觀是一種極大的干擾,對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是一種破壞,這樣的話破壞孩子的心理平衡,不利於內心成長,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敗感,造成對父母的心理抵觸。我們要幫助孩子在成長中樹立自己的價值觀,並形成追求的目標,不要忽略了孩子成長的個性因素,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和其他人沒有可比性。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父母怎麼說話很重要,換種說話方式也並沒有很難,一些說話的技巧分享給各位父母:

(各位爸爸媽媽,如果有更多和孩子說話的技巧可以在下方留言,分享給各位家人哦~)

除了日常生活中與孩子說話的技巧,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01

多做事前準備工作

成功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害怕出錯的話,就做足事前的準備工作,細緻地了解流程,向過來人討教經驗,胸有成竹就更容易成功,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做事沒有自信,往往是因為對事情本身不了解,害怕出錯和失敗,如果充分了解要做的事情,事先想到出現問題時相應的處理方法,這會在做事時信心倍增,減少害怕和顧慮。

02

父母要表揚、鼓勵孩子

孩子渴望大人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評價,對大人的評價很敏感,總是喜歡得到肯定的評價,哪怕是一個和藹可親的眼神、微笑或是點頭、擁抱、親吻等等。即使孩子做得併不突出,也要先認可孩子表現是不錯的,可能有些地方還做得不夠好,要繼續努力,相信下一次會做得更好;當孩子對某一件事缺乏信心,有為難情緒時,要對孩子說“我相信你能做好這件事,只要用心去做,什麼事都能做好!”。在長期積極的暗示下,孩子的自信心就會不斷的增強。當孩子遇到挫折,他們最需要的不是爸爸媽媽們劈頭蓋臉的訓斥,或者陰陽怪氣的嘲諷,也不是無原則的安慰與同情,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支持與鼓勵,很多家長在遇到孩子考試失敗或其他挫折時,首先感到孩子給自己丟面子,因為非常生氣,其次由於望子成龍心切,致使會表現非常急躁,在這兩者作用下會非常情緒化地將孩子狠批一頓,這恰恰極大地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對於承受失敗打擊的孩子,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無疑使雪上加霜。

此時,父母最應該做的是:

  • 冷靜地對待孩子的挫折與失敗。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談心,找出孩子失敗的原因。

  • 理解孩子的心情與苦惱,讓孩子知道失敗與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內容,是一個人成功之前必不可少的過程。作為父母不會因為此事減少對孩子的愛。

  • 鼓勵孩子繼續努力,給予肯定的眼神,父母對孩子有信心,孩子才會對自己產生信心。爸爸媽媽滿懷熱情的鼓勵孩子,會極大地激發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恢復孩子的自信心。

03

幫助孩子在實踐中樹立信心

給孩子一些他能夠完成任務,比如說擺碗筷、洗襪子等,孩子完成後要及時地表揚,想要讓孩子出色,讓他品嚐到成功的喜悅那是不可少的,父母要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比如自己穿衣服、疊被子,無論孩子做得好壞,父母都要給予鼓勵,使孩子感受到經過自己的努力而取得成功的樂趣,並且逐步增強自己獨立做事的信心,從而更加樂於自己獨立去做事。

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促使人向上進步的內部動力,是成功的催化劑,我們相信,只要父母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就會給孩子的自信鼓起風帆,讓其乘風前進!

看更多。。。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