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拍攝的「三要三不要」

夜間的城市別有一番魅力,深受攝影愛好者們的歡迎。但夜景的拍攝具有一定技術難度,拍攝時總會遇上這樣那樣的問題。

本文將列舉一些對拍攝有幫助的小技巧,並指出一些容易導致失誤的小禁忌,統稱為「三要三不要」,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先從「三要說起」。

1

使用手動模式

城市夜間的光源不均勻,畫面明暗部反差極為強烈,相機測光很難側准,依據測光結果進行的曝光自然也很容易出問題。

這種情況下當然應該使用手動模式,依據環境自行調整光圈與快門。第一張拍不好?沒事,調整光圈快門,直到拍好為止。

這樣既能得到符合拍攝需求的照片,又能練習對曝光的判斷和對光圈快門的運用。

2

帶上三腳架

夜間的環境光嚴重不足,需要提高進光量。拍風光,光圈不能太大;降噪點,ISO 不能太高,所以只能從延長曝光時間著手。

延長曝光時間的直接後果就是手震。當曝光時間達到1秒時,手震根本無法避免。為了拍出清晰的圖像,最好帶上三腳架。

如果條件所限,沒有三腳架,也應當儘量在周圍尋找可利用的平面,如桌椅、欄杆等,雙手均勻用力握住相機,儘量使機身保持平穩。

3

使用 RAW 格式

城市夜間的環境光非常複雜,照射區域、光線強度、光線顏色都不斷變化,曝光和白平衡很可能出現問題,後期處理環節幾乎不可避免。

雜亂的燈光下,後期處理環節不可避免

與 JPEG 格式不同,RAW 格式保留的是未經壓縮處理的原始數據,保留了更多細節信息,給予後期處理更大空間。

以上內容是夜景拍攝的「三要」,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夜景拍攝的「三不要」吧。

1

不要使用自動對焦

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在低光環境下,對焦會出現困難,鏡頭可能不斷前後轉動而無法對焦,或是對焦點不在主體上。

建議使用手動對焦(M 檔),將對焦點鎖定在主體上。

2

不要開閃光燈

夜間拍攝時,除拍攝夜景人像外,不建議開閃光燈。

閃光燈只能照亮極近處的景物,對稍遠一些的景物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會讓背景更暗,更不清楚。

閃光燈只能照亮極近處的景物

即使拍攝主體距離較近能被照亮,閃光燈的白光往往與周圍燈光的色溫有較大差異,主體會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顯得極不自然。

3

不要使用鏡頭防震功能

稍微高檔些鏡頭都有防震功能(VR 檔)。不少人習慣將它一直開著,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

防震功能的設計用途是,幫助手持時使用更低的快門速度,達到延長曝光時間的效果。

而在拍攝夜景時我們一般都會使用三腳架,防震功能不僅不能使畫面更穩定清晰,反而會有兩個負面效果。

第一,防震功能會影響腳架拍攝照片的清晰度。

在開啟防抖時,相機內部的防抖機構依然一直在運作,會產生微弱的震動,並最終反映到照片上。

開了防抖,畫質變差(圖片來源:中關村在線)

第二,耗電。

開了防抖,耗電量會增加不少。

隨著防抖技術的不斷發展,上述兩個問題都在得到改進:穩定狀態下,開防抖對畫質影響減小;防抖耗電減小。

但這只是「改進」,而做不到「完全消除」,大家用三腳架的時候還是儘量記得把防抖關掉吧。

以上就是今天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