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漸凍人女子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安樂死:快樂的,有尊嚴的離去

  • 1/7 這個光彩照人的美國女子患上了漸凍症,幾年之間她忍受各種各樣的疾病和疼痛。已經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她甚至連表達都快口齒不清了。這樣的疾病讓她非常痛苦,她無法忍受這樣生命力一點點流逝卻無法改變的痛苦。

  • 2/7 女子思考過後做出一個勇敢的決定,她決定結束自己痛苦而有無望的人生,用一個美好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

3/7 根據加州的法律,如果確有必要,病人可以在醫生的協助下安樂死。

 

4/7 她寫信邀請自己所有的親朋好友,就像參加一個派對一樣來參加她的告別

 

5/7 她在信中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要哭!

 

6/7 和她愛的還有愛她的人一一告別,她要去醫院接受注射了。

 

結束

安樂死,真的安樂死去了嗎?


安樂死,真的安樂死去了嗎?

安樂死和謀殺

僅僅只是一線之隔

最近網上討論安樂死的言論逐漸活躍起來,不少網友在微博和我辯論安樂死的倫理和法律界限。我一直都保持著不變的觀點:不支持安樂死,除非在法律上能將謀殺安樂死區分開來。

在以前,我特別擔心自己會失明,想到萬一自己哪天瞎了,沒有色彩和光明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若當時有安樂死政策,以我的倔性,恐怕已經在天堂敲打著鍵盤了。

後來,隨著年齡以及閱歷的增長,我逐漸能接受自己失明的假設,底限也一步步地提高,只要手腳健全,我就不會切斷與外界的聯系。

緊接著我又想到,如果因為某場事故而導致自己終身癱瘓,那我依然會選擇安樂死,並在腦海裡想了無數次措辭,該如何勸說家人把我送去荷蘭。

直到現在我終於看開了,只要我五官還健全,真癱瘓了就認命吧。到時候在床上架一個液晶顯示屏,還是能和網友吹水聊天的。

所以隨著時間和思想的緩沖,一個人對待安樂死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在不理智的情況下做出安樂死的決策,是沒有後悔藥可吃的。

如今我一直不能釋懷的是,若在全身癱瘓的基礎上,再來一個聾啞盲套餐,試問有誰可以承受這種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呢?

有人會說我這個比喻太扯,那我就換回植物人的例子:

20多年來,醫生都認為羅姆-霍本(Rom Houben)已經腦死亡,然而,神經學家史蒂芬-勞瑞斯(Steven Laureys)卻診斷出羅姆是十分清醒的。專家們稱,在被診斷為植物人的病人中,有多達40%的患者事實上神志是完全清醒的。

安樂死,真的安樂死去了嗎?

羅姆處於閉鎖綜合征,意識清楚,身體卻不能活動

羅姆保持著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23年。在這種情況下,除非病人能恢復身體機能,否則終日的痴呆混沌,對他來說就是一種非人的折磨,更別說提出安樂死這種奢侈的想法了。

人類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解答,但我想,人類的所有活動最終必然指向一個核心目標:生的尊嚴,死的尊嚴

死的尊嚴是指患者能自主地做出自己的選擇,不管他是想和病魔抗爭到底,寧願痛得死去活來,抑或體面地死去,都由他來自主地決定。

顯然,安樂死的存在意義,是給予患者一種選擇生死的權利,不必被家人的“愛”所捆綁住,既奄奄一息又無可奈何。

在現實中,身患絕症的患者在面臨救助無效,身體被折磨的情況下,若醫生違背病人的意志,聽從家屬的建議而強行延長病人的生命,最終結果同樣是無力回天,但遭受的痛苦又延長了。

安樂死的實施,它在一定程度上,不僅使患者免受折磨,也讓親人的負罪感減少,是有它的合理性。

目前,世界上明確在全國范圍內承認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有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等國。大多數國家仍然保持中立態度。目前我國法律未對安樂死做出相關規定。

《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對安樂死如此定義:“對於現代醫學不可挽救的逼近死亡的病人,醫生在患者本人真誠委托的前提下,為減少病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可以采取措施提前結束病人的生命。”

在中國,呼籲安樂死的聲音很高,但這裡的爭論點在於,如何證實患者是出於內心本意去接受安樂死。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由自己去把握,但他們都會顧慮,害怕別有用心的人會鑽法律地漏洞踐踏安樂死政策。

據統計,荷蘭每年約有4000人死於“安樂死”。但是這裡面有多少病人是真正自願的呢?有報道指出,荷蘭老人移居國外的現象始於2002年下半年,近幾個月來這種向國外“大逃亡”的現象不斷增加。據稱4個月不到,荷蘭就有3萬老人或危重病人出走他國,避免來自家人和醫生的“威脅”。

如今對於安樂死的判定,支持者認為,每個人都有生命權,自然也有死亡的權利。矛盾點就在於,安樂死的實施對象如何去界定。僅以當前的醫療技術,是否能斷定患者無任何治愈希望,以及如何消除誤診所帶來的傷害。

我看到網上有人將安樂死的實施條件滿足於以下三點:

1、【病人必須滿足於瀕臨死亡的情況】

(如何界定?)

2、【病人承受難以承受痛苦的】

(是病人主觀還是客觀的判定?)

3、【病人同意(保證同意時意識清醒)】

(如何保證?)

我前文自己的例子已經說過了,很多病人在接受救助的時候,尤其是癌症病人,每一次的治療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折磨,心神疲憊,那一瞬間都想著一死了之。

的求生意識,很多病人都會出現,不是所有病人都做出穩定而明智的抉擇,在他臨死前會突然激活求生的本能。然而病人一旦接受了安樂死,就很難有後悔的機會了。

https://www.toutiao.com/a6440692807086489858/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