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恭喜那些不發臉書動態消息的人,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與知識結構。所以,每個人的悲喜哀樂都有獨特的存在。但是,抱歉,你的悲哀我沒有時間安慰,你的快樂我不想點贊。看看臉書裡,我們為了營造給別人看的櫥窗,壓抑了多少自己?蔡康永前幾天接受採訪,被問及“為什麼越來越多人不發動態了”問題時的回答。

這句話,戳中了太多人沒有說出口的焦慮。

臉書是個巨大的櫥窗,我們都在展示著自己不同的焦慮。

01

認識的朋友,喜歡在臉書上傳雞湯和自己的新鮮自拍。

只是過度的修圖時常讓熟識的朋友尷尬——這是我認識的那個人嗎?

臉書的外貌焦慮者,太多了。

網紅拉林,因為漂亮每次只是將自拍上傳到網路,就可以收穫成千上萬的點贊。她的評論裡都是稱讚者

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現實中的自己其實並不像網路上看起來那麼美好。她曾經因為樣貌而在現實世界裡接收了許多嘲笑。

當她發現修圖軟體能讓網路世界的自己完美起來後,她開始給自己的每一張照片修圖。

但時間線裡的點贊,誇獎,改變了她的現實生活嗎?

沒有。現實中的她,永遠帶著口罩,不敢和陌生人交流,面對喜歡的男孩也只能止步不前。

反而是她喜歡的那個男孩,當年的小胖子,如今成了男神。

當年,小胖子安慰她,被班上的同學拍下照片,附言:胖子和腐屍。

而那之後,小胖子沒有像拉林一樣逃避,而是選擇面對現實努力減肥,於是小胖子不見了,拉林卻還是那個帶著口罩的自卑女孩。

有多少人在用臉書逃避現實呢?

我們選擇著自己要在臉書展示的東西,為了讓自己瘦一點ps幾個小時,卻不願意花幾個小時去運動,變成理想的模樣。

別讓臉書,停滯你的生活。

02

現代人最怕的,是夜深人靜時的孤獨,而臉書變成了很多人的救命稻草。

總是想在臉書矯情一下,分享一首歌,來來回回編輯發送的文字,最後還是全部刪除。

發了一大段話訴苦,最後發現點贊的人寥寥無幾,於是在太陽升起前刪掉。

城市裡大把的孤獨患者。

曾經看過一個短片,短片中,女生22歲生日只有個娃娃陪伴。一個人看病打針,一個人度過每一個節日。

刷爆時間線的《旅行青蛙》遊戲,就是所有孤獨青年的寫照。

孤獨地窩在家,孤獨地玩手機,一遍遍刷新動態消息,無人可分享,於是把心事發去時間線,像是寄出的明信片,渴望得到回復。

可是一直活在一個人的世界裡,並不能改變孤獨的現狀。

要出門去認識新朋友,要和真實的世界接觸,臉書的點贊之交,緩解不了現實的孤獨。

03

已婚人士的時間線,大多是關於生活的。

他們會自嘲今天教孩子做作業,幾乎被氣到高血壓。

會因為家長群裡的對話而陷入焦慮。

有朋友在臉書抱怨,工作有工作群,家長有家長群,每個群都要隨時回復,及時報數。

但是他們只有抱怨的資格,卻沒有逃避的能力。因為,

“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紀,暑假就去歐洲參加夏令營了。”

“他們在臉書曬得這個補習班好像很好,我家孩子也要去。”

看工作群因為工作心塞,看看家長群,算了,還是要咬牙繼續工作。

臉書裡,他們發洩著焦慮,但是對於改變現狀他們自認無能為力。其實只是在撒嬌罷了。

就像蔡康永說得,我們如果拍了一碗爛透了的陽春麵,就是在撒嬌,想告訴大家我們努力生活才吃那麼一點點,然後尋求安慰。

“索取別人的認同是我們的習慣。”

04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依賴臉書尋找慰藉。

虛構一個生活,只為收穫更多認同。

發洩焦慮,然後繼續焦慮。

臉書成了逃避和放棄的避風港,似乎只要在臉書裡活得有滋有味,生活中真實的部分就不那麼重要了。

可是為什麼要放棄呢?

如果po出的美圖,是你喜歡的自己,就去運動,去打扮,變成那個你喜歡的自己;如果朋友圈裡點贊的好友會讓你開心,那麼就約出來見面,去組建真實的朋友圈;如果工作讓你焦慮,就去面對解決……

蔡康永在訪談的最後被問到:你對那些不常發動態消息的人有什麼要說的?

他回答:

我寧願相信,他們把大部分心力拿去對付真實的生活,我會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希望大家都可以在臉書之外,有勇氣去面對真實的生活,過得比臉書裡展示的更好一些。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