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中一旦出現這種「玉環」,說明墓主身份「特殊」這事少有人知道!

2015年12月8日,新華網在一篇題為《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多件精美玉器》的文章中,將在海昏侯墓中發現的一件玉制環形文物稱為“玉環”。但這件玉環卻不是一般的玉環,它到底應該叫什麼名字,它又有著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呢?您想知道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這件玉環,它的標準學名叫“玉瑗”。作為古代帝王的日用之物,玉瑗其實並不稀奇,在歷朝歷代都有它的身影。而要弄清它的來龍去脈,就不得不提其中的一件文物——小臣系玉瑗。小臣系玉瑗,曾是商代晚期的一位叫小臣系的貴族所用之物,1994年出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的虢國墓。同其他玉瑗相比,這件玉瑗沒有什麼明顯的特色。和闐青白玉質地,標準簡潔的環形。它的做工也很普通,沒有雕刻任何的花紋,只是將環體磨光處理。但是,唯有這件看似普通的玉瑗的側面,清晰地刻著"小臣系瑗"四個字。明確地告訴世人,這就是文獻中曾記載過的玉瑗。

根據不完全統計,博物館中出土的各種玉瑗就有二十多件,幾乎涵蓋了從商朝,到明清的所有朝代。這些玉瑗質地,形狀,做工都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但它們的尺寸基本上差不多,比手環大,比項圈小。而這樣的尺寸,也更進一步印證了玉瑗的主要作用——君王的御用扶手。

您想要知道君王的御用扶手是怎麼一回事,那就讓小編繼續給您白話一下。

我們都知道,古代君王,為了顯示君權神授,言行舉止都有嚴格的禮法約束著。這麼說吧,出門先邁哪條腿,都有規定。玉瑗的主要功能,就是這樣一件“彰顯君威”的禮器。《說文》中就明確記載了玉瑗的用途,"人君上除陛以相引"。就是說當君王上朝,走到台階前,即使聽到最喜愛的王妃昨天又給自己生了個大胖小子,也不能雙腿一蹦就上去了。按照禮法的要求,必須有一名侍者手握玉瑗,然後將玉瑗另一半,遞到君王的眼前。此時,君王就會抓住玉瑗的另一半。然後由侍者牽著,君王才能一步一個台階地走過來。

第二個作用是當作皇帝召見屬下的信物。天子召見諸侯,諸侯召見卿大夫,反正上級想召見下級,只要級別夠了,都可以讓人把自己的玉瑗送過去。屬下一看到玉瑗,立馬就明白了。意思很明顯,老子就等著跟你牽手呢,還不趕緊小跑著過來,等啥呢。

第三種就是當獎章來用。玉瑗在古代可不得了,比如漢代,它就是君王的常用之物,故此,不管哪位王公大臣,接到了這件禮物,都會覺得自己家的祖墳冒青煙了。還有一點,玉瑗只要找根繩子穿起來,就能馬上明晃晃地就掛在胸前,走起路來必須兩眼望天。這個時候,什麼金銀銅牌,都沒有這個更能吸引別人的眼球了。

這就是玉瑗的故事。而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又有多少神奇之處,恐怕誰也說不清楚。所以,誰也沒有資格,說你懂得文物,並讀懂了中國的所有歷史。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