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心理學:為什麼「成功」的人,「從不著急?」

我研究過不少成功人士的生活軌跡,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學會在百忙之中慢下來。

讀過汪曾祺的散文和小說,才發現他是作家裡面的美食家,美食家裡的生活哲學家,是真正懂生活,有滋味的人。

他說:“生活是很好玩的”,所以他常常會在勞作之餘給自己留點玩的時間。

作家賈平凹曾說,讀汪曾祺的文章可以心地釋然,他的可貴之處在於,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始終對生活都保有一種熱忱和灑脫,不緊不慢,悠然自得。

我們總是羨慕身邊那些超級厲害的人,他們似乎總能抓住最好的機遇,或實現快速升遷,或實現財務自由。

每當這個時候,有的人就認為這些人智商超高,是天生的成功者,

我們只能仰望不能模仿;有的人則酸葡萄似的說:「這種人家裡有背景,有貴人相助,他們的成功理所當然。」

「但是你仔細觀察身邊那些成功的人,就會發現他們大多數都是不動聲色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是他們最好的代名詞。

“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

在這個追求速度,追求效率的時代,有多少人能說自己不焦慮,不浮躁,能夠沉得下心來,認認真真的做一件事?

我們都太害怕被周圍人超越,被時代拋棄,所以拼命的追逐。

卻忘了:慢下來,才可以讓一個人完全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一個內心豐富的人,才會在閒暇之中遇見幸福。

富蘭克林曾提出過著名的“五小時原則”,就是在週一至週五,每天給自己留一小時,即使再繁忙,仍然堅持給自己留空白的時間。

正是因為這些看似“偷懶”的時間,讓他保持精力充沛,高效工作,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事業。

奧巴馬無論再忙,他也會想辦法抽時間打球,陪家人吃飯,哄女兒睡覺。

他說:“這些跟工作無關的事情,對我彌足珍貴,能讓我慢下來,我不好說它們是否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總統,但可以說,它們讓我在這八年了保持了平衡“。

有人說,快是效率,慢是智慧,人活得太著急,就會容易抱怨,變得浮躁。

工作是我們的主旋律,但不能成為唯一的旋律。

人活著,終極目標就是為了找到自己,慢下來,才可以看見不一樣的自己。成功從來都不是唾手可得的,要想靜待花開,前提是你得默默耕耘。

曾有記者問過科比為什麼會這麼成功,科比反問記者:“你知道洛杉磯凌晨4點的樣子嗎”記者搖了搖頭,科比緊接著回答道:“我知道每一天凌晨4點洛杉磯的樣子。”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細雨卻是無人知曉。

金庸先生曾說:我的性子很慢,不著急,做什麼都是徐徐緩緩的,最後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天年。

你無法乞求別人把你的付出都盡收眼底,你能做的只是默默地,將自己的苦累都幻化成一片又一片的羽毛,終有一天它能帶你騰飛,衝上雲霄。

黑格爾曾說,心無旁騖,專心於事業的追求,就會忘掉很多煩惱,找到許多努力過程中的快樂,默默耕耘的人其實是最智慧的人。

不斷努力,終其一生找到自己的價值,於世界微不足道,於自己卻舉足輕重。

綜合以上,無論在職場或是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做到不動聲色,不急不躁,除了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生最高的境界。共勉之。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