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角度思考婚姻:夫妻之間不要太過於「親密無間」

從哲學角度思考婚姻:夫妻之間不要太過於「親密無間」

清朝嘉慶年間長洲人沈復的自傳《浮生六記》裡有這樣一句話:"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

看到這個說法時,心裡說不清什麼滋味,乍驚,心酸和落寞,慢慢的琢磨後,又充滿無可奈何的悲涼。

俗話說,"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

夫妻有緣結合後,是彼此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且吃一鍋飯,睡一張床,每天朝夕相處,夫妻關係可以說是人和人的關係當中最最親密的關係了。

夫妻朝夕相處,婚前的神秘感會慢慢消失,兩個人都露出了真實的一面。

在家不修邊幅,不用再戴假面具,說話隨心所欲,坐臥大大咧咧,睡覺打呼嚕……

每每兩個人空閒下來在一起時,竟然發現其實也沒有多少話可說。或者,妻子埋怨嘮叨,丈夫不滿怒罵,更有甚者則摔盤子、砸碗……

周國平曾經這樣論述愛情:"相愛的人給予對方的最好禮物是自由。兩個自由人之間的愛,擁有必要的張力,這種愛牢固,但不板結;纏綿,但不黏滯。沒有縫隙的愛太可怕了,愛情在其中失去了自由呼吸的空間,遲早要窒息。"

所以,夫妻之間親密也要有度,不論是空間距離或者心靈距離,不適度都會適得其反,保持一種分寸感和適當的距離感。

這不是客套,這是夫妻相處的哲學。

從哲學角度思考婚姻:夫妻之間不要太過於「親密無間」

01

大學同學小媛凌晨一點多發了我一條微信消息,大意是她和老公漸行漸遠,她承擔了所有家務和教育子女的重任,可老公看不到她的辛苦,對她變得薄涼寡義,更別說關心和體貼。

言辭裡盡是埋怨和憤恨,充滿了迷茫和心酸,還有一絲絲的神智錯亂,感覺她在婚姻裡已經迷失了。

小媛和老公是大學裡的同班同學,而且是班級裡修成正果的唯一一對。

那時他們整天黏在一起,親密無間,一起上課、吃飯、上晚自習,時常還看到她挽著男友走在校園的小徑上,羨煞了這一群單身狗。

畢業後,小媛隨男友去了工作地,按部就班的結婚生子。

婚後她在家相夫教子,老公忙於在外拼事業。她說每天老公下班後,孩子粘爸爸,自己也想多和老公處處,想和他說說話,慢慢的吃頓飯,依偎在一起看場電影,就像談戀愛的時候。

可是事與願違,不是老公看見她和孩子煩,就是她看見老公就生氣想發牢騷,慢慢的彼此迴避,各做各的事情,除了吃飯和睡覺在一起,其他時候都裝作不在意。

可怎麼不會不在意呢,感覺自己的婚姻真的是名存實亡。

法國思想家泰恩說:"結婚的定義就是互相研究了三週,相愛了三個月,吵架了三年,彼此忍耐了三十年,這就叫婚姻。"

家就是這麼個待久了又煩、離久了又想,人人難以拒絕的場所。越是狹小的空間越是親密,就有了無所顧忌,可很多事情和人越想抓緊越是遠離。

從哲學角度思考婚姻:夫妻之間不要太過於「親密無間」

02

夫妻是天生的一對歡喜冤家。

長期分離,彼此就會朝思暮想,牽腸掛肚;長期在一起,又會彼此覺得煩,相互之間橫挑鼻子豎挑眼,甚至吵架打鬧。正如橡皮筋鬆弛時疲軟,伸張時才充滿收縮力。

夫妻之間要保持距離,有些事可以看不見,有些話可以聽不見。正如蒙田說過的:"瞎太太配上聾先生,將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婚姻。"

只要保持好夫妻之間的距離,就會"相看兩不厭"了。

北京某家庭婚姻專業服務的婚戀專家曾繪製了一幅關係地圖:關係帶來的熱情、共鳴、親密、分享、接納、著迷和上癮,也帶來了依賴、憤怒、嫉妒、哀傷、冷漠、厭煩和彼此控制。

在親密關係的初期,雙方都有迫切的控制慾望,越控制越有安全感,可最終種種的控制都會破壞關係。

世上婚姻無定式,夫妻間距離或近或疏都不要緊,要緊的是彼此都感覺舒服,這才能成就成熟而穩固的婚姻。

劉若英曾在自己的書《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中描寫她和丈夫日常相處的一個小細節:她和丈夫一起回家,一個往左,一個往右,臥室、書房獨立,隻共用廚房和餐廳。

彼此在獨立的書房中工作時,完全聽不到對方的聲音,但是知道對方就在自己身邊,在婚姻裡既能共處又能獨處,的確是莫大的信任。

她與丈夫在外就餐,丈夫就是一個手機控,時不時要滑動手機。而劉若英就靜靜的看著丈夫忙碌,還很享受兩個人共餐時,也不會沒話找話,故意改變和迎合對方的這份初心。

彼此間有一點距離的張力,才能營造出一種朦朧之美,才能將兩人的愛心拴得更緊。

從哲學角度思考婚姻:夫妻之間不要太過於「親密無間」

03

夫妻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是一種有教養的表現,也是對自己和配偶的尊重。

像雙手捧滿一捧沙子,你太用力,沙子會從你的指縫間流走。而恰到好處的距離會增加彼此的魅力商數,生活也會有滋有味。

人的精神世界是一塊富麗的園土,需要相對的獨立。

每個人都需要一些空間,生活和心靈的空間,沒有這個空間,愛情就不能自由成長。如果兩個人親密得一點縫隙都沒有,那麼距離爆炸的時間也就不遠了。

夫妻本身就是兩個獨立個體組成的,又是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活了起碼二十多年。各自有不同的遺傳基因,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交往圈子,彼此的性格、志趣、習慣、愛好都有區別。

要想使兩個不同的獨立體關係更融洽,那就需要保持適度的距離。

夫妻在結婚之後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排斥婚姻之外的關係,要保留自己的愛好,維持自己的朋友圈,維護好那些同樣來之不易的情感。

結婚之後也應給對方適當的空間,給自己空間,不要過多完全去融入對方的圈子。

夫妻的確是一體,怎麼恩愛都不嫌多,同進同出無可厚非。不過,給對方充分的空間,並不意味著就會有秘密,而是給彼此舒展的餘地。

夫妻也要保持特立獨行的個性,獨自去旅行或者分開旅行,縮短見面的時間,嘗試給對方一些個人空間,適當地保持距離,就會收穫無盡的甜蜜。

從哲學角度思考婚姻:夫妻之間不要太過於「親密無間」

生活本身的需要,是使心靈釋然的需要。

夫妻間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重複固有的親密模式,會使夫妻間的那種美感貶值甚至消失。

請在生活和內心保留一塊自由活動的綠地,誰也不要試圖千方百計的去改造對方,讓對方保持獨立的人格和獨特的個性,及適度寬鬆的生活空間,才會有更高品質的婚姻,更從容的人生。

距離太大,就是隔膜、障礙;距離太小,會失去神秘感和吸引力。

最好的關係是一邊緊密聯繫的感情,一邊適當的保持著距離。

夫妻之間不要以愛的名義束縛彼此,再親密的關係也應懂得保持適當的距離,雙方的關係才可以長久可親,婚姻才會更加和諧美滿。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