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男孩才是媽媽的小棉襖

話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都熱衷生個男寶寶傳宗接代你會看到一群女孩的名字叫盼弟、要弟、想弟...代表美好的寓意。隨著計劃生育的普及,生男生女都有一樣的口號喊的響亮。男孩從捧在手心裡的寶被遺棄成草。很多年輕的父母紛紛表示一定要生個小女兒,因為女兒不僅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還是媽媽的貼身小棉襖,生了女兒就要富養,要捧在手心當成小公主。男寶寶表示很不開心,明明兒子才是媽媽貼身的小棉襖。

4歲的女兒菠蘿蜜前幾天被莫名其妙送禮物了,微信馬上彈出萍萍的語音:

“我給菠蘿蜜買了一身衣服,你給她看看合不合適?”

我正奇怪她為什麼要送菠蘿蜜衣服,她的語音又過來了。

“我好喜歡買女孩子的衣服啊,看到女孩子的衣服就想買,自己有沒辦法買。”

我看了,笑了。

萍萍兒子和我女兒同歲,幼稚園同一班,只要看到我女兒,她就喜歡得不得了。

她的夢想就是二胎生個女兒,懷胎十月的萍萍正滿懷希望地以為自己將要擁有小公主的時候,又一位小魔王出世了。

我陪她買新生兒的衣服,她氣呼呼地對我說:

“知道是個兒子,我連買衣服的好心情都沒有了,隨便買兩件就行了。”

我看她看向女童衣服時的眼神,是那樣的熱切和羨慕。

於是我調侃她:“這麼想要女孩兒,再生個三胎吧!”

現在,她果真又在為著生女兒忙碌起來了。

有對女兒一往情深的,也有對兒子“執迷不悟”的。

我的另一個朋友雯雯,卻在生兒子的道路上奔波著。

一次,久不聯繫的她破天荒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原來是問我“生兒子秘方”。

她是瑜伽班的一名學員,練瑜伽是因為年前剛剛流產,身體很差。

我記得第一次來時,她的臉蠟黃蠟黃的,憔悴的面龐讓我根本不相信她只有27歲。

她已經生了三個女兒,流產讓她的身體十分虛弱,但為了生兒子,雯雯還是願意冒險。

我對她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你有三件小棉襖,多好啊。”

她說:“我也知道女兒好,但養兒才能防老,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必須得生一個兒子。”

“養兒防老”成了刻在雯雯腦海裡的四字箴言。

其實,只要提起生孩子,對於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的爭論就未曾休止,我今天就採訪了100位媽媽,得到了讓我忍俊不禁的答案。

挺女兒派

莫說養兒能防老,以後媳婦不好找

事先,我在網上搜了一下網友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結果發現。

挺女兒派完勝!

不過挺女兒派也分為四小門派。

門派一:顏值派

@小魚 32歲 2個女兒

“女兒好啊,可以打扮得漂漂亮亮得,讓大家都羨慕你,又乖巧會討人喜歡,又會幹家務,而且不會那麼調皮。”

小魚生了兩個女兒,超開心,小時候的公主夢都能在女兒身上實現啦。

                                                                                                                                                                                                                                               

話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都熱衷生個男寶寶傳宗接代你會看到一群女孩的名字叫盼弟、要弟、想弟...代表美好的寓意。隨著計劃生育的普及,生男生女都有一樣的口號喊的響亮。男孩從捧在手心裡的寶被遺棄成草。很多年輕的父母紛紛表示一定要生個小女兒,因為女兒不僅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還是媽媽的貼身小棉襖,生了女兒就要富養,要捧在手心當成小公主。男寶寶表示很不開心,明明兒子才是媽媽貼身的小棉襖。

4歲的女兒菠蘿蜜前幾天被莫名其妙送禮物了,微信馬上彈出萍萍的語音:

“我給菠蘿蜜買了一身衣服,你給她看看合不合適?”

我正奇怪她為什麼要送菠蘿蜜衣服,她的語音又過來了。

“我好喜歡買女孩子的衣服啊,看到女孩子的衣服就想買,自己有沒辦法買。”

我看了,笑了。

萍萍兒子和我女兒同歲,幼稚園同一班,只要看到我女兒,她就喜歡得不得了。

她的夢想就是二胎生個女兒,懷胎十月的萍萍正滿懷希望地以為自己將要擁有小公主的時候,又一位小魔王出世了。

我陪她買新生兒的衣服,她氣呼呼地對我說:

“知道是個兒子,我連買衣服的好心情都沒有了,隨便買兩件就行了。”

我看她看向女童衣服時的眼神,是那樣的熱切和羨慕。

於是我調侃她:“這麼想要女孩兒,再生個三胎吧!”

現在,她果真又在為著生女兒忙碌起來了。

有對女兒一往情深的,也有對兒子“執迷不悟”的。

我的另一個朋友雯雯,卻在生兒子的道路上奔波著。

一次,久不聯繫的她破天荒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原來是問我“生兒子秘方”。

她是瑜伽班的一名學員,練瑜伽是因為年前剛剛流產,身體很差。

我記得第一次來時,她的臉蠟黃蠟黃的,憔悴的面龐讓我根本不相信她只有27歲。

她已經生了三個女兒,流產讓她的身體十分虛弱,但為了生兒子,雯雯還是願意冒險。

我對她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你有三件小棉襖,多好啊。”

她說:“我也知道女兒好,但養兒才能防老,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必須得生一個兒子。”

“養兒防老”成了刻在雯雯腦海裡的四字箴言。

其實,只要提起生孩子,對於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的爭論就未曾休止,我今天就採訪了100位媽媽,得到了讓我忍俊不禁的答案。

挺女兒派

莫說養兒能防老,以後媳婦不好找

事先,我在網上搜了一下網友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結果發現。

挺女兒派完勝!

不過挺女兒派也分為四小門派。

門派一:顏值派

@小魚 32歲 2個女兒

“女兒好啊,可以打扮得漂漂亮亮得,讓大家都羨慕你,又乖巧會討人喜歡,又會幹家務,而且不會那麼調皮。”

小魚生了兩個女兒,超開心,小時候的公主夢都能在女兒身上實現啦。

@董佳 27歲 1個兒子

“看到琳琅滿目的女孩子衣服,我簡直羨慕地要si。我已經做好了準備,有房有車有錢有時間,就是沒有一個女兒給我玩。”

門派二:小棉襖派

@Selina 30歲 一兒一女

“別跟我提兒子,家裡的混世魔王。登高爬梯讓我心驚肉跳,他姐姐小時候比他省心多了!”

2歲的兒子橫衝直撞,而姐姐安安靜靜,還不時教育一下弟弟,簡直是母親的小救星。

@Orange 41歲 一子

“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這個話不是亂說的,既然這麼說,自己有它的道理,女兒大一些的時候幫著做家務,心思細膩,男孩子有幾個做到的?”

@一凡 34歲 2個女兒

“從長輩們老了後,大部分是跟著女兒生活的都比較長壽啊,各方面比較精緻,兒子可能沒那麼細心吧。”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一項針對2.6萬名老年人進行的研究同樣表明, 很多年老多病的父母在晚年更希望有個女兒,因為女兒照顧父母的幾率是兒子的兩倍

都說女兒是小棉襖,溫暖又貼心。

門派三:招商派

@朱朱媽 32歲 2個兒子

“生了一個兒子,壓力已經夠大了,養女兒不用買房子,養兒子得買房子,投資太大。現在兩個兒子,可能自己的養老金都得搭進去。”

@菲菲 29歲 1個兒子

“要是我生的是女兒,第二胎隨便生。但生了兒子,實在不敢生了。要是兩個那可得了?”

@妍妍 32歲 2個女兒

“有兩個女兒,好幸福。現在可以盡情給她們打扮,完全不用擔心經濟問題。以後釣一個金龜婿,哈哈哈。”

都說 兒子是建設銀行,女兒是招商銀行。招商派的媽媽們,經濟問題大大解決啦。

門派四:甩鍋派

@萍萍 32歲 2個兒子

“一想到以後做婆婆就好煩啊。我和婆婆關係就不太好,以後是兩個媳婦,這可怎麼辦啊?”

嗯,婆媳關係是個亙古不變的硬傷。

@春蘭 28歲 1個女兒

“養了女兒,養大以後嫁人,兒子娶媳婦要花很多錢。而且現在男多女少,生兒子不好找媳婦,生女兒大家都搶。”

根據國家人口普查年鑑資料顯示,2000年出生的人口,男女比例大概為118.23(女=100,以下同),其中男生783萬,女生662萬,男生比女生多121萬。

好不容易生了個兒子,砸重金把兒子養大,沒成想兒子還要,打光棍。

算啦算啦,還是生個女兒吧。

總之,挺女兒派的宣誓詞是:

女兒女兒像朵花,我們大家都愛她。

貼心可愛真靈巧,就像我的小棉襖。

聰明美麗又心細,以後釣個金龜婿。

莫說養兒能防老,以後媳婦不好找。

挺兒子派

女兒是件小棉襖?兒子才是軍大衣。

若說挺女兒派是招招逼近,那麼挺兒子派可謂來勢洶洶。

他們雖然人數少,但是士氣大,而且不由分說,個個雄赳赳,氣昂昂。

門派一:養老派

@西西 30歲 1兒1女

“傳統觀念,養兒防老,沒的說!”

@秀榮 29歲 1兒2女

“雖說男女平等,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以後要嫁人的。還是養兒子在身邊比較省心。”

“養兒防老”被中國人說了一千多年。

宋朝的陳元靚在《事林廣記》就寫道:“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在一千年後的今天,依舊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

門派二:傳位派

@小君 46歲 1兒1女

“女兒還是要嫁人的,家裡的事業得有個兒子繼承才行。”

小君46歲,兒子1歲,女兒25歲。二胎政策開放後,她不顧身體,高齡產子。

@雲雲 26歲 2個女兒

“女兒以後跟夫姓,兒子才能傳宗接代。”

雲雲早結婚,早生子,卻都是女兒,現在她想要生個男孩兒“傳宗接代”。

門派三:皮實派

@Lilian 26歲 1個兒子

“兒子學習不用太好、不用太乾淨、不用太細心、不用太漂亮呵呵,臉皮可以稍微厚一點。”

我只想說,Lilian,你真的是個懶媽。

@萱萱 25歲 1個兒子

“兒子好啊,兒子想打就打,女兒不好打的。”

你確定是他的親媽?

@茜茜 24歲 1個女兒

“都說女孩兒能幹,但我就是洗菜做飯沒有一樣會。弄到是我弟弟什麼都會幹,所以當然是生個兒子好了。”

嗯,培養會做家務,懂得生活的暖男,聽起來真心不錯。

門派四:情人派

@石箋 30歲 1兒1女

“自從女兒出生後,她爸爸就寵得不得了。所以我也趕快生個兒子,當我的小情人。”

吃女兒醋的媽媽,也是夠了。

@羊羊媽 28歲 2個女兒

“我白白給她爸爸生了兩個小情人,一定得要一個兒子,不然我太虧了。”

生了女兒後,父親分分鐘就變女兒奴。

周傑倫去年錄製《新歌聲》的節目時,就在節目採訪中說:“不讓兒子學音樂,讓女兒學,最好的都留給女兒。”

挺兒子派也有自己的宣言:

女兒養大就嫁人,兒子才是我命根。

皮糙肉厚心也寬,一年四季不用管。

打他罵他不心虛,又不隨意發脾氣。

女兒是件小棉襖?兒子才是軍大衣。

在網上看過這麼一個段子:

養個兒子,跟玩遊戲差不多。

建個帳號,起個名字,然後開始升級,不停的砸錢,砸錢,砸錢。

一年升一級,等以後等級起來了,裝備也神了,卻被一個叫兒媳婦的盜號了。

來源:米粒媽媽

養個女兒,就像種一盆稀世名花:

小心翼翼,百般呵護,晴天怕曬,雨天怕淋,夏畏酷暑冬畏嚴寒,操碎了心,盼酸了眼。

好不容易一朝花開,驚豔四座,卻被一個叫女婿的連盆端走了。

來源:米粒媽媽

生兒子有生兒子的快樂,生女兒也有生女兒的妙處。但無論生兒生女,孩子不過是通過父母,去尋找他或她自己的人生。

為人父母,我們只是引路人而已。而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在兒女成長的道路上,為他們遮風擋雨,護他們健康長大。

就像畢淑敏在《家問》中說的:

一花一世界,一家一宇宙。

嬰兒降臨在世上,家是包裹他的蛹殼。

倘若家中充滿了健康的愛的花粉,他就吮吸著它用愛的字樣構建著自己的聽覺視覺和知覺,漸漸地釀成心中小小的蜜餞。

很多時候,我們對生兒生女的認知都停留在固有的觀念中,不可自拔。

但如果我們用愛的土壤細心培育,就會發現,嬌嫩柔弱的女兒也可以勇敢堅強,承擔起她的責任。調皮搗蛋的兒子也可以溫雅如玉,文質彬彬。

澳大利亞著名家庭問題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在他的書《養育男孩》中,曾提出了一個觀點:

建議讓男孩比同齡女孩晚一年入學。

圖片來源:電視劇《明天媽媽不在》

他認為男孩的智力發育和語言能力的發育都比女孩要晚,過早的送男孩入園,會讓男孩子在學習上喪失信心,對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

雖然聽起來有點對我們的小男孩們不公平,但這種說法卻是實實在在的,有科學依據的。

科學家們研究了男孩與女孩的大腦,發現了非常多的不同之處。

比如女孩的 前額葉皮質區更大,成熟更早

,而男性的杏仁核(處理恐懼、生氣、與強烈情緒)更大,神經細胞更多。

這能夠解釋為什麼女孩子更有耐心更嚴謹。而 男孩則表現得比較好鬥和衝動。

比如女性負責左右半腦之間交通的結締組織更密集。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 女孩子們會比男孩子們更早的學會說話、更善於表達,更適合現在以靜態讀寫為基礎的教育方式。

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結論是,女孩在閱讀和寫作上平均比男孩超前1~1.5年。

比如科學家們還發現了 男孩的胼胝體(連接兩個半球的纖維素束)與女孩的體積不同。

女孩的胼胝體能容許兩個大腦半球間進行更多的交叉資訊處理,可以同時同品質地完成多項任務。而男孩同時只能做一件事。

圖片來源: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這解釋了為什麼很多男孩在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跟他說話,他卻像“沒長耳朵”一樣。

比如科學家發現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較多,而男孩的大腦處理血流的總量較女孩少15%。

這能夠解釋為什麼男孩們總是像小猴子一樣,沒有多少安靜的時候,而不是常常像女孩子一樣專注的去學習……

大腦結構的不同,造成了在小學入學階段,男孩女孩之間的不同。

這種差異並不是絕對的,男孩子們的大腦也有他們獨特的優勢,比如更強的空間認知能力、更活躍的創造力、更好的肢體協調性等等。

他們不差,只是不同。

並不是男孩在各方面越來越弱了,而是評判的標準出了問題。

男孩變“弱”的背後,實際上是存在著男孩和女孩特質方面的差異的,多給男孩一些體諒,慢慢的他們的優勢就會顯露出來。

圖片來源: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男孩子們看起來更加嬌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可能真的是父母的保護有時候太過頭了。

我的一位在做小學班主任的朋友跟我說,有時候真的在辦公桌是把手機扣在桌子上的,因為不太敢看微信。

只要一打開手機,就會彈出很多條消息:

有家長問有沒有把電扇全開起來,我們家孩子怕熱;有媽媽叮囑說這幾天孩子上火,請她督促孩子多喝水;還有父母在詢問孩子有沒有出汗;還有的在問降溫了孩子會不會冷……

能理解每位父母的苦心,但是孩子已經上小學了,真的很希望父母們能夠信任老師也信任孩子,不要給予這樣密不透風的關心和保護。

圖片來源:電視劇《明天媽媽不在》

確實,很多事實告訴我們,越是強勢的父母,就越難以養育出有擔當的孩子。

這一點在男孩子身上體現得就更明顯。

男孩子的心裡,是天生就住了一個小男子漢的。他們渴望保護弱者,渴望承擔責任,渴望能夠幫忙。

但是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和一次次“你還小”、“你不行”、“你別動”的打擊下,孩子會真的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也給自己貼上“我不行”、“我需要照顧”的標籤。

所以,並不是男孩越來越弱了。而是父母還欠他們一些信任和空間。

男孩子們能夠從自己獨立所做的事情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即使做錯了,他們也能夠自己總結經驗和教訓。

圖片來源:電視劇《I'm home》

把信任和空間還給孩子,是把男孩子培養成男子漢不可或缺的一步。

我的一個朋友家裡屬於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之前家中雇了一個保姆帶孩子。

但後來朋友堅決的把保姆辭掉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保姆並沒有什麼過失,但往往為了圖省事兒,只希望孩子聽話乖巧,根本不給孩子探索和冒險的機會。

孩子想玩水,保姆怕孩子著涼,會控制。孩子想玩土,保姆怕孩子弄髒衣服,會阻止;孩子想把櫃門挨個打開,保姆怕孩子被夾到,會責備。

孩子確實不會闖禍了,但孩子也不會成為真正有闖勁兒、有擔當的男人了。

男孩子的成長的確跟女孩子有很大區別,某種意義上,跌倒後再站起來,磕碰再咬牙堅持、闖禍後再承擔責任,是男孩成長的必經之路。

他向男人進軍的路上,需要一個導師型的男人帶著他玩兒、帶著他跑,帶著他嘗試做一個男人。

所以,並不是我們的男孩越來越弱了。而是我們提供給他的榜樣和偶像沒有做到位。

孩子們應該有一個成熟的男性偶像,像爸爸、舅舅、老師、哥哥等等、他們給了男孩子高品質的陪伴,給孩子們做了高品質的示範,孩子會更有陽剛之氣。

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曾經說:

“作為父母,我們的目標就是把兒子從不成熟的、反復無常的少年轉變成誠實而有愛心的男人,他們尊重婦女、忠於婚姻、信守承諾,是果斷有力的領袖、優秀的勞動者、保持著健康的男性氣概。”

男孩子現在看著是淘氣、是講話慢、是不夠安分、是總搗亂,但是每一個男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他們只需要多一點的耐心、多一點的信任、多一點的引導,就能夠成長為獨立、有擔當、有領導力的男子漢。

而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讓他從家庭中,得到他需要的説明。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