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受貿易戰提高稅率波及,電子代工台商加速布局中國以外地區

就在美中貿易戰急遽升溫之際,國內相關大型電子代工業者也開始加快撤離中國,布局其他市場的動作。其中,包括鴻海、和碩、廣達、英業達、仁寶、緯創等廠商就開始積極布局中國以外的地區建立生產基地,為一但貿易戰的課徵關歲項目擴大時,做好其因應的準備。

美國日前正式告知中國,表示在 3 到 4 週後,繼之前 2,000 億美元輸美產品提升關稅至 25% 之後,又將對中國輸美的其他 3,250 億美元產品課徵 25% 關稅,並且預計其結果將會在 5 月 13 日會在貿易代表署 (USTR) 網站上公告詳細情況。而根據《彭博社》的報導,美國相關人士指出,美國在此次談判亮出底線,預計再給中國 3 到 4 週的時間進行談判,如果雙方談判沒有結果,則將對中國其他的 3,250 億美元的輸美商品加徵 25% 關稅。一旦 3,250 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都加徵 25% 的關稅,則相當於中國全部輸美商品都被課重稅,其對供應鏈影響深遠。

而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CBP) 日前的公告, 之前對中國 2,000 億美元產品新關稅措施就在 5 月 10 日正式生效。不過,只要在美東時間 5 月 10 日前離開中國港口的貨輪,均可豁免新一輪關稅,也就是即僅支付 10% 的關稅。由於貨輪從中國到美國,需要 3 到 4 週時間,而這段時間就成為雙方貿易戰的緩衝期,美中雙方可藉此持續談判。

由於,之前美國對中國 2,000 億美元輸美產品的關稅稅率,由10% 上調至 25%,這部分主要影響的產品大多為電子零組件、家具,汽車零件等。若未來美國對中國其他 3,250 億美元輸美產品課徵 25% 關稅的計畫正式生效,則產品將涉及手機 (iPhone)、筆電、玩具、電玩主機、平面電視等的情況下,對美國消費者影響的層面將加大,對於供應鏈的衝擊也加劇。

而根據平面媒體《自由時報》的報導,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的統計,2018年美國自中國進口值最高前兩名是手機及筆記型電腦,分別達 448 及 387 億美元。其中,由中國輸美的手機與筆記型電腦又幾乎都由台商所代工生產的情況下,美國一旦正是提升課徵關稅,則對台商的衝擊將會相當嚴重。這也使得許多以中國為基地的電子代工台商,逐步加快撤離中國,另尋其他生產基地的步伐。

事實上,電子代工業開始撤離中國,應該是自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對中國產品輸美開始準備加徵關稅時就開始。當時的台商因應做法有三,除了尋找中國以外的地區建立其生產基地之外,另外藉由收購其他地區的公司,將中國生產的半成品移往這些地區的進行組裝,之後輸美,以規避美國對中國產品的加徵關稅。而最後,就是將生產線移回台灣。

而對於電子代工業開始撤離中國,不僅只是來自美中貿易戰的衝擊,還有中國本身年年增高的人事成本,以及政策性的停工問題都對廠商的經營造成了影響,使得廠商不得不積極的面對。因此,就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業者鴻海來說,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就表示,鴻海除將尋找更具有競爭力的地方布局之外,還會將美國、日本、台灣納入整體供應鏈布局的考量。

而除了鴻海之外,其他電子代工廠商開始向其他地區布局也已經是既定的策略。例如廣達早在 2018 年就已經宣布將會把高階伺服器的生產移回台灣,並且在廣達原有的廠房中增加生產設備之外,還將在廣達的既有土地上建立新的產線,以因應未來的需求。至於仁寶方面,之前也曾經表示,在貿易戰的衝擊下,仁寶將會以越南做為主要生產基地,而菲律賓與印度也都在評估中,而且也會增加在越南及台灣的員工人數。而緯創的部分,除了隨蘋果積極布局印度生產基地之外,也可能考慮重啟菲律斌蘇比克灣工廠。

至於,在和碩的方面,根據《雅加達郵報》日前的報導指出,和碩將在巴淡島建立約兩萬平方公尺的工廠,總投資金額約 3 億美元,而初期資金將為 4,000 萬美元,並且於 4 月開始營運。而目前會在當地生產的產品,目以受到貿易戰影響的產品為優先,多以網通、物聯網等受到關稅影響的產品為主。而在英業達的部分,除了規劃將電腦及伺服器移往墨西哥進行後段組裝生產之外,智慧裝置後段組裝則會以馬來西亞及台灣為主。另外,英業達在桃園已有生產基地,先期將擴大伺服器生產線,而後續 筆記型電腦生產線若需擴大,則可隨時進行彈性規劃。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