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年輕人:我踩過的坑,是你明天要走的路!

阿甘說人生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

但我更相信,人生就像是一場單程旅行,同樣不知道下一秒會看到什麼風景,但一定無法重來一次,只能繼續向前走。

這一走,竟是12年。

1.踏上青春的站台,拿好票,上對車。

大學剛畢業1年多,我換過很多份工作,做過會展公司的小策劃、培訓班的老師,銷售過廣告牌,踩過縫紉機做服裝出口,覺得大把的時光,我盡可以縱情揮霍,大不了從頭再來。

可是,畢業12年後的今天,我真的好後悔。

王爾德說,沒有人可以富有到可以贖回自己的過去。

過去,回不去。

以至,許多人都做了歲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時光背後,忘記了當初想要追求的是什麼,如今得到的又是什麼。

所以,我特別懇求你,今天,你站在如此富有的起跑線上,一定要早早的設定好自己的目標,選擇對更適合自己的職場跑道,別如最初的我跌跌撞撞荒廢了那麼多日子。

可能你會說,經歷困難和挫折,會讓一個人得到成長。

但並不是所有的困難和挫折你都要經歷。

能夠提前合理規避的,你為什麼又一定要親自去嘗試呢?

請記住:你的青春不是用來試錯的。

這是我要說的第一點:清楚自己的目標,自己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喜歡幹什麼,這才是你前進的最終動力。

人生的職業發展如同品牌塑造一樣,只不過你的產品是你自己。

而接下來你每一項決定,權衡的標準就是是否離你的目標更近,否則,趁早放手。

2.死磕考研是世上最愚蠢的事

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一句讀者留言,她今年要大學畢業了,卻有了賴著不願走的想法,該如何辦?

賴著有兩重意思,不想面對、不敢面對。

象牙塔裡有梔子花開的清醇,朗朗讀書裡有青春搖曳的悠閒,風和日麗的,誰願意站出來在烈日當頭的職場上,殺個你死我活呢?

讓我想起,去年遇到一個客戶,特別愛看知名企業家自傳,對縱橫馳騁商場特別崇拜,於是定了個目標:一畢業必須去世界500強,立志成為企業高管。

但英語不好啊,於是考研就報了英語。

可糟糕的是,他執迷不悟的考了5年,結果還沒考上,今年32歲了,無家無業,湊合找了一份銷售還被勸退了。

你說這種死磕考研精神,有卵用?

這幾年,我如果碰到年輕人問我出路,我都會跟他說,除非你特別喜歡學術研究,或者你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專研什麼特殊學問,否則盡量提早畢業,然後找份工作做個兩三年,千萬別躲在學校。

學校躲的越久,在當下的環境下,你的競爭力只會越弱。

而,專研某一領域,也意味著你將承擔更大的風險,預示著將來可能一輩子要獻身此領域。

如若是冷門科系,如若你不能成為頂尖的學者,那你投入的時間成本、學業成本就很難換到等價值的崗位。

除非,你說讀書就是你最大的興趣,為了這個興趣你寧可犧牲就業機會與生涯廣度,那我也無話可說。

所以,當下互聯網+時代,專業能力或經歷更重於學歷,學歷的貶值正慢慢發酵,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

別再抱著“學歷高就好就業”,或者“我再多熬兩年碩士,等我畢業,大環境就成熟了”等等,只有“如果環境不動,我自己走”,唯主動改變自己,而不是被動被環境同化,你才能更好地立足。

職位的需求若不創造,學歷的增加只是提升“就業的入門坎”罷了。

但,如果你就想讀書加分,那我建議你先出來工作一兩年,先摸摸社會動脈、職場動態、行業趨勢、崗位細則、人際關係,努力去展示自己的“亮劍”資本,即自我的核心競爭力(硬實力+軟實力),有一定務實的經驗後,你再去讀書,豈不是能給你帶來更大的啟發?

而且,除了一些科研、醫院、國企等比較傳統的特定領域,學歷會卡的很高;如若在一些成長型的中小企業,碩士與學士的薪資差距會越來越小,他們反而更願意選低成本的本科生,而不是眼高手低的高薪碩士;更不要提那些創意型企業,如廣告策劃、動漫設計、新型互聯網等,甚至碩士學歷完全沒加分。

3.別被“離家近穩定好”框住大城市能給的是最貴的機會成本

每次回老家,碰上20多年的老同學,都不免聽他們追憶、牢騷幾句。

有人說,當年都被親爹親媽坑了,有人說,怪就怪這個操蛋的社會,有人說,想去大城市如今都拔不出腿,沒膽沒錢又沒資格。

可是,在你畢業的那一刻,從來的決定權不都握在你自己手上嗎,你沒有睜大眼睛來確認,你沒用邏輯思維去判斷,你沒有主見去主宰,憑什麼陷入困境了怪別人推了一把?

當初,是你自己跳的啊!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回想當年,如果不是我執意而堅定的說服父母,我應該也會走在一馬平川、一眼望到頭的人生路上,扮演父母眼中的乖乖女,畢業就回老家、托關係找個活、家人安排相親、結婚生子,相夫教子,在父母一輩子的呵護下,在親戚鄰裡的歡笑中,在不富不貧的柴米油鹽裡,一路穩穩噹噹的走下去。

那沒有一丁點色彩與期待的日子,如同一顆螺絲釘一樣鑲嵌在命運的齒輪裡,程序化的完成使命罷了。

想想,好可怕!

慶幸,我做了選擇題。所以也希望你可以選對。

當然,單純的說去大城市或固守一隅哪一個就完美,沒有。

我只是建議大學畢業之初,去機會更多、平台更大的大城市發展,一方面激烈的體制會激發你的潛能,另一方面,較大的成長平台、成熟的培訓體系、更寬廣的視野,讓你更容易在最短的時間達到更高的職業高度。

而二三線城市,無論是地域限制、薪資水平、平台機會,是遠遠不及的。

每種自由,都有代價;每種選擇,都有成本。

機會成本,讓我們明白,被我們忽略的,可能才是最貴的;沉沒成本,是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要修煉的斷捨離;邊際成本,讓我們清楚,是死在了現在,還是活在未來。

三個成本合起來,就是我們這一生的成本。

11年,是我再也回不去的青春,是你美好綻放的當下。11年,我將一張通透的白紙,畫出了高樓大廈的模樣,在1300000戶家居夢裡,在10座城市上,生根發芽。

11年後,我再回去校園,看到一席白衣飄飄的你,拽著青春的衣角,在梔子花開的樹下,長發拂過期待而迷茫的面孔,你微微皺起眉,抬起頭,那一刻,我看到了自己。

親愛的同學,別怕,路就在腳下!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且,絕大多數的人,絕大多數的時候,人都只能靠自己。

沒什麼背景,沒遇到什麼貴人,也沒讀什麼好學校,這些都不礙事。

關鍵是,你決心要走哪條路,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準備怎樣對自己的懶惰下黑手。

向前走,相信夢想並堅持。

只有這樣,你才有機會自我證明,找到你想要的尊嚴。

這是李嘉誠說的,也是我正在努力的。

願你,如此。

在文章的最後,我以過來人的經驗與教訓,想給大家3點關於職業生涯上的建議,希望每一個即將踏入社會,抑或正在打拼的職場新人都能發展得更順利!

要想在職場上避免彎路,加速前進,以下3件事是非常重要、而且相互影響的:

1、發揮優勢——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工作,爭取在起跑點就領先,這樣更容易在工作中做出成績。

這幾年接觸的做職業規劃的客戶中,98%以上的人都是工作3、5年之後重新轉行,從零開始,所付出的機會成本非常之高。

假如一開始就進行前瞻性思考,在正確的方向上積累3、5年,一般都就可以達到主管、經理的層級。

而如果你卻轉行從零開始,怎麼可能不拉大與別人的差距呢?

我強烈建議及早做職業規劃,不要等到30歲以後再轉行,那種煎熬和壓力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只會讓你一次又一次在現實的打擊中懷疑自己,最終不得不繼續原來的老路。

2、選對平台——尋找任人唯賢(不是任人唯親)、且處於上升趨勢的公司。

這樣的公司需要更多優秀人才的加入,也會為優秀人才的發展創造更多、更大的晉昇機會和晉升空間。

很多人為了穩定,盲目選擇了一家並沒有發展空間的公司,對以後的職業生涯發展埋下了重重隱患。

3、向上管理——高效處理好與直屬上司之間的關係,爭取在晉昇機會來臨時,能夠第一時間頂上去。

很多人指望遇到一個伯樂型的好上司(也即我們通常說的“貴人”),發現自己,提拔自己。

但這種事情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運氣的成分很大。與其被動地等待別人發現自己,不如主動出擊,在關鍵時刻做好向上管理,展現自己,主動為自己的發展拓展更大的空間。

我們去年年底諮詢的一個客戶,今年已經成功轉行到了新的崗位、新的公司。

在轉正時的自我陳述中,摸清了上司的脾氣秉性,做了一場非常符合上司胃口的工作展示,得到了上司99分的高分評價,成為新晉員工中表現最優秀的。

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在於我們提前和她強調了向上管理的重要性,並在工作中認真踐行。

最後的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在職場上蒸蒸日上、順心如意!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