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這4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信號,父母先別急著指責

文|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

作為家長的我們,看到孩子的一些行為舉動,就會非常緊張。因為我們對於孩子的成長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所以我們看到孩子的一點點變化,就會聯想到很多。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培根(英國哲學家)

小花的兒子今年剛滿一歲半,平常小花工作忙,陪孩子的時間很少。有一天,她發現孩子很愛亂玩家裡的一些東西,有時候是把水杯掃到地板上,有時候把紙張撕成一塊一塊的,有時候還很愛拍門。

這些行為習慣讓小花很慌張,她開始想,是不是因為自己經常不在孩子身邊陪伴他,沒有掌握孩子的成長軌跡,孩子才逐漸地“變壞了”

其實不然,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軌跡,到了一定的年紀,孩子就會有一些行為舉動的出現,這些舉動裡麵包含著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也包含著孩子的探索需求。

寶寶有這4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信號,父母先別急著指責

02

有時候,出現以下這幾種行為,並不是孩子“變壞了”,而是孩子正在慢慢地長大,對於這個世界,他們可能正在慢慢變聰明。

  • 開始愛搞破壞

孩子們慢慢長大的時候,開始變得喜歡動一些家裡的東西。可能在平時,孩子們會在玩樂之中,對於家裡的東西造成破壞。這在家長的眼裡,可能就像一種“搞破壞”的行為。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再慢慢長大,對於這個世界有太多好奇心,看到一些新奇的東西,就會想要去觸碰看看。但是孩子們把握不好力度,可能會對物品造成一些損傷,但是這也不是孩子們的本意,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包容孩子的這些行為。

  • 孩子開始會回嘴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再也不是一味地聽從父母的規勸,而是自己擁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後,開始會對父母的話有“反擊”的心理。這樣也正好是在證明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擁有自己的想法,才會反擊。

寶寶有這4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信號,父母先別急著指責

  • 不喜歡爸爸媽媽選擇的衣服

寶寶小的時候,可能就對審美有一定的需求。對於爸爸媽媽選擇的衣服產生抗拒的時候,這也是孩子們成長的跡象。

  • 寶寶的動作幅度開始加大

可能平時把孩子抱在懷裡的時候,他們會各種不安分,一直用手拍你的臉或者扣你的眼睛,扣你的手臂。這是因為孩子一天天長大,手指正在長大,變得越來越靈活,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們千萬不要著急,這也是寶寶長大的現象哦。

寶寶的這些行為都是開始獨立思考問題,和獨立行動做事的開頭,父母遇到這個別急的指責或者大吼大叫,而是要正確的引導。因為寶寶在慢慢變聰明的信號,學習東西也是最快的時期。

寶寶有這4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信號,父母先別急著指責

03

出現以上的行為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要做些什麼呢?我們應該對於孩子的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只有正確的引導,才會讓孩子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 做好正確的示範

當孩子做一些動作不規範或者搞破壞的時候,家長可以做正確的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明白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 言語教導

言語教導孩子們是可以聽得懂的,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採用言語上的教導,對於孩子的成長進行更好地引導。

寶寶有這4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信號,父母先別急著指責

父母做出正確的示範引導,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樣也是孩子最初接觸和養成一個好習慣的開頭。

04

就像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說的那樣,人自幼就要建立一個好的習慣,相對寶寶來說習慣更多的是從成年人這邊學來的,所以父母要起到火車頭的作用。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