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5件事 老了不怕沒錢花

起薪低、加薪慢,已成經濟動盪時代的新常態,但打造周休七日、月領6萬元餘裕生活真的很難嗎?其實不會,從現在開始,即使沒有高超的投資技法,只要積極做對5件事,你也可以「老了不怕沒錢花」。

在中華民國教育部裡,賴俊男或許是最懂理財學問的主管之一。自二○一三年擔任私校退撫儲金監理會執行祕書後,他隨時都得留意大環境的變化,沒完沒了地認真聽取專家建議,設法讓私校退撫的「自選投資」制度能夠與時俱進。

想學投資快來加入:0050 0056 台灣50 ETF 退休 存股資訊分享(請點我)

前陣子,賴俊男和他的團隊們,就聯手重新翻修了這套制度。

四月,修法過關,「私校退撫儲金自主投資平台」上的「預設選項」將有所改變。原本,在「保守」、「穩健」、「積極」的三類投資配置中,教職員若沒有自行選擇,會被直接歸類為保守型配置;明年一月起,預設選項變成「人生週期」方案,你若不自己挑,制度會根據你的年齡,算出保守、穩健、積極三者的理想分配比率,幫你把錢投入「適合你年齡」的投資組合。

不只如此,修法後,也容許已經退休的私校教職員可以繼續把錢留在這個投資平台,讓成員在退休後靠著適度投資繼續把錢放大,也避免「退休當下剛好遭遇市場黑天鵝」的風險。

不過,賴俊男其實想得更多更遠;「接著,我們打算調整『人生週期投資方案』的細節。」這部分,或許才是他這一次翻修制度最關鍵的核心工程。

調整人生週期方案

延後「股二債八」保命配置

按照現行的人生週期方案,一過三十一歲,資金就有兩成要放在「穩健型」投資,「這樣的配置,已經愈來愈難確保年輕教職員能累積足夠的退休金。」賴俊男在盤算的,其實是要重新定義投資理財的生命週期。

「我們打算,如果不到三十七歲,除非他有不同選擇,否則就會百分之百放在『積極型』投資。」此外,原本的人生週期投資方案,會在你五十六歲時,把資金全數轉進「股二債八」的保守型投資,而賴俊男也正思考把這個時間點延後至「六十二歲」。

其實,不只是台灣的私校退撫準備「給積極型投資更多時間」,在香港,退休金管理機構也已有了類似規畫。

大約兩年前的一七年四月,香港「強積金管理局」決定把「人生週期基金」定為退休金的「預設基金」。根據規畫,民眾若在五十歲以前,六成資金都放在風險相對較高、獲利空間也較高的股票資產,而被認為是「保命錢」的債券部位則僅有四成。一直要到六十四歲以後,香港政府才會把民眾的錢全部放在保守型部位,也就是「股二債八」的「保命配置」。

台港有志一同,兩地的退休金自選平台都在想方設法增加「攻擊型投資」的賞味期,延後「保守型投資」的起始點。原因在於年輕人面臨起薪低、加薪慢的職場環境,也就是每月定期定額的「本金」有限,再加上壽命延長,金融市場與就業環境又比以往更多變,當這些因素加在一起,理財人生的攻守步調,的確該要拋開舊腦袋,擬定新戰略。

什麼是舊腦袋?「聽過『一百減年齡』投資法則嗎?老實說,我早就不信那一套了!」今年五十歲的「小雯姊」這麼說。所謂「一百減年齡」投資法,就是「保守型投資部位等於你的年齡」,三十歲,就要有三○%的保守型投資,相對的,攻擊型部位則是「一百減三十」,等於七○%。

存出退休金投資法

精算四十年後的命運

用未來的自己,逼現在的自己

小雯姊不記得是在什麼時候聽過這套策略,「但當時就覺得不對勁,年輕人薪水不高,可以投資的本金少得可憐,一毛錢都不該放在保守型部位啊!」二十五歲進入文教業的她,從月薪三萬五千元的職員開始做起。這份工作十分穩定,但她的職稱和薪水也很穩定,至今,月薪仍然不到六萬元。

雖然二十多年來的調薪幅度溫吞無感,但正因為小雯姊採用了不一樣的理財思惟,如今已累績八位數的資金,分散布局在超過四十檔的基金當中,而每個月可領到的固定配息也已達到四萬元。「就算勞保破產,一毛都領不到,只靠勞退和基金配息,退休後每月至少也可領到六萬元。」小雯姊氣定神閒地細數著資產、想像著未來。

究竟小雯姊是如何辦到的?某種程度,和私校退撫制度正打算調整的方向異曲同工,「把攻擊型投資的賞味期間拉長」,她說:「透過足夠時間的積極投資,才能有效放大自己的第一桶金。」

聽懂了嗎?在進入真正的投資人生之前,你要有「

第一桶金」。對剛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這桶金往往是靠「省吃儉用」而來,小雯姊也是一樣,不同的是,當年的她,比尋常年輕人多做一件事,讓她能夠省得徹底、儉得乾脆。

多做的事,就是「徹底精算四十年後的自己」。小雯姊回憶初入社會時,曾做過這樣的計算:二十五歲開始工作,起薪三萬五千元,假設每年固定加薪三%,持續工作四十年,總共可以賺到三二四一萬元。「但是,若要買房、也要吃喝,這樣就扣掉三分之二,再來,養個孩子至少花費五百萬元……。」算到最後,那個四十年後的自己,手邊財富剩下五八○萬元。

「如果活到八十五歲,退休後每年平均能用二十九萬元,每個月不到二萬五千元。」因為算得夠仔細,「彷彿有個來自未來、每月只有二萬多元能用的自己會不時現身,隨時提醒『現在的自己』省吃儉用。」

在「未來的自己」威逼之下,小雯姊養成記帳習慣、細算開支,在每月存下半數以上的薪水。為了擴大本金水庫,外文系畢業的她,還兼職做編譯、到補習班教課增加額外收入,不到三十歲,戶頭已有接近兩百萬元的存款。

好命退休五件事

定期定額買股票型基金

全面布局高報酬獲利機會

「接下來,我的理財人生算是進入了第二關。」對於投資理財頗有學習欲望的小雯姊,及早建立了「投資錢」與「保命錢」的觀念,她口中所謂的「投資錢」,指的是具攻擊型投資效果的股票基金,「保命錢」則是防禦型的債券基金。只是,有別於「一百減年齡」投資法則,小雯姊的想法在當時很顛覆:「我堅持,三十歲以前絕對不買債券基金,本金太少也不該買債券基金。」

存到的兩百萬元被她當成一個「本金水庫」,在此階段,這個水庫只會為了一件事情流出資金:「就是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型基金。因為有兩百萬元做基礎,我可以看到好的標的就買,不放過任何一個攻擊機會。」既然看到機會,為何不乾脆用兩百萬元一次重押?小雯姊的回答很有哲理:「年輕人要積極,但是不能心急啊!」她有自知之明,自己的財經素養、投資經驗都還不夠,錯看市場的可能性並不算低,「堅持定期定額,才不會讓一次失敗打亂全局。」

在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型基金階段,小雯姊操作上最大重點是設定停利,停利必須符合兩大基本條件,第一,「已經在這檔基金累積了六萬元以上的部位,」如果不到六萬元,報酬率再高也只是蠅頭小利,與其賣出不如續抱等機會;第二個條件,「獲利二○%,我就會開始考慮贖回。不過,等回跌後會再評估是否投入,並重啟定期定額。」

在此同時,小雯姊早年養成的習慣,仍持續灌注這個「本金水庫」,每個月多則一半、少則三分之一,她的部分薪水,總是繼續讓理財本金持續壯大。

股票型基金標的

本金夠多再買債券型基金

但要繼續「以債養股」擴大水庫

至於要到幾歲才適合買進債券型基金?小雯姊說:「不應該問幾歲開始,應該要問,手上有多少錢才合適!」她是在靠著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型基金累積四百萬元後,才進入理財人生第三關,首度買進具有固定配息的債券基金。這時,小雯姊已超過三十六歲了。

她認為,本金夠大時單筆買進配息型債券基金,才能創造有感的固定月配息收益。四百萬元的本金水庫當中,她撥出一半、大約兩百萬元的部位當作「保命錢」,專門用來「單筆買進」能夠穩定配息的債券基金。在基金挑選上,她要求的配息率是六至七%,搭配近三年總報酬率在同類型基金前四分之一;而為求穩定,還會特別挑過去三年夏普值大於○.五的基金,若晨星評級超過三顆星者尤佳,例如聯博全高收債、安聯收益成長、富蘭克林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都是她的布局名單。

至於另外兩百萬元也沒閒著,這筆資金繼續上一階段的「定期定額買進股票型基金」工程。只是隨著小雯姊的薪資緩慢提升,她每月「繳庫」的手筆幾乎都能達到半數薪水;不僅如此,一旦從單筆買進的債券型基金領到配息,也會直接轉進定期定額的「投資錢」部位,讓「保命錢」的利息轉生為「投資錢」的新火力,用來買進股票型基金。

配息債券型基金標的

「投資錢」布局「保命錢」

擁千萬資產、月領六萬不是夢

在這,小雯姊回頭解釋「至少要有兩百萬元才能買債券基金」的理由,「五十萬元單筆買進年配息率七%的債券基金,每月可獲得將近三千元配息,差不多可以養一個基本款的定期定額股票型基金。」所以,順利的話,「兩百萬元可以『養四檔』基金喔!不無小補。」

而薪資與配息持續流入「本金水庫」,讓小雯姊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型基金的獲利速度加快,整體資產配置也逐漸接近於「股七債三」的比率。直到她的總資產達到六百萬元時,她再次以「對半分配」的比率,為這個水庫的用途進行分割,三百萬元用來單筆買進配息基金,布局「保命錢」,另外的三百萬元,仍然持續定期定額買進股票型基金。

幾度重複之後,「應該是在四十八歲那一年,我每個月領到的配息,已經接近三萬五千元,差不多就是年輕時的起薪了。」小雯姊頗為得意地說,自己雖然不是什麼投資達人,沒有「挑對飆股一年賺十倍」之類的傳奇故事,但憑著「聰明搭配投資錢與保命錢」、「拉長積極投資的時間」,再加上絕對紀律與分散投資,仍然能許自己一個手握千萬資產、月領六萬元以上的退休生活。

當然,故事還沒走完。接下來,她打算陸續把股票基金的部位再降比率,讓整體投資組合風險耐受度更高,「不過我也打定主意,就算是在退休後,還會抱著至少兩成的股票型基金,雖然會有賠錢風險,但如果錢沒有繼續長大,長壽風險更可怕啊!」

這位薪水不到六萬元的標準上班族,透過定期定額購買基金降低風險,而抓住了長期獲利的機會,也寫下令多數人感到欣羨的退休理財人生。

想學投資快來加入:0050 0056 台灣50 ETF 退休 存股資訊分享(請點我)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