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认知,决定后半生的质量

你的認知,決定後半生的質量

愛生氣的人都是被動的人。

職場裡、生活中,各種人際矛盾、閒言碎語,都能讓人滋生煩惱。如果每天你被這些煩惱左右,影響了心情,就是輸家。

《沉思錄》的作者奧勒留, 是羅馬帝國最偉大的皇帝之一。即使他位高權重,最大的困擾依然是:“我怎麼能不生氣呢?” 可見無論你處在何種環境、地位,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到情緒的煩惱中。

管理好情緒,你應該成為情緒的主人,讓它聽從你的調遣,而不是任由它滋生蔓延,攪擾到內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

怎麼能讓自己不生氣?告訴你4個方法,從現在起,做個快樂的人。

01

認知覺醒

英國作家羅伯特·伯頓說過,“如果世界上有地獄的話,那就存在於人們的心中。”

天堂和地獄就在一念間,關鍵是你用什麼樣的認知來看待這個世界。

很多人會因為別人的小舉動和態度生氣。

去做核酸檢測,因為排隊等待時間有點長而生氣;去銀行辦理業務,因為櫃台人員態度欠佳而生氣;去餐廳用餐,因為服務員服務不周到而生氣……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你有沒有想過,遇到這些情況,我們為什麼會生氣?是因為我們覺得別人做事不符合規則?還是覺得別人做事沒有符合自己的期待?或是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尊重?

其實這些都是潛意識裡,自認為地位高於他人的前提在作祟。

因為我高於你,你應該尊重我,但你並沒有這麼做,所以內心有落差,瞬間就生氣了。這些都是內心缺少自我審視的表現,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糾纏在一種狹隘的認知狀態中,走不出來。

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不要設置自己高於他人的定位,多審視自己。有清醒的認知,才能不被外界影響。

余秋雨說過:“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事上沉淪,行走世間,順心與否,不在於命運的造化,而在於看事的高度、處事的格局。”

認知越高,格局越大,不被眼前的小事束縛,就能達到人生的高境界。

02

增長智慧

智慧是在不斷的讀書、行路、做事的過程中得來的。這中間有經驗的積累、失敗的挫折、中傷後的自愈,這些經歷都是財富。經歷的越多,看的事越多,心態就越趨於平和。

以前認為的種種不堪,或者讓你怒不可遏的事,現在看來都雲淡風輕,感覺當初為這些事生這麼大的氣,真是不值。

當你再用俯視的心態看待周圍的事物時,就學會了躬身自省。有的人遇到事就言辭激烈,各種吐槽:“這個人怎麼這樣啊?”“這件事怎麼能這麼做!” 難道你就不能反思一下,你和這個人的矛盾是怎麼產生的?你這個氣是怎麼來的?

梳理好矛盾點,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糾正偏差。如果你是對的,你沒必要發脾氣;如果你是錯的,你沒資格去發脾氣,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當你有了足夠的智慧後,你就不會那麼輕易動怒了,值得生氣的事也會少很多,也能夠有辦法協調這些事。

英國大散文家威廉·赫茲裡特說:“好脾氣,是人生的一筆重要財富。”學著不生氣、少生氣,保持情緒平穩是成熟。

如果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你會很痛苦,不要給自己感性的煩惱,也是一種灑脫和豁達。

03

不說狠話

無論處於何種境地,也不要對人說狠話,尤其是對身邊的朋友和親人。

語言上的侮辱,雖然不會流血,但對內心的傷害是沒有辦法彌補的。比打架更傷人的是出口傷人,皮肉的疼痛通過時間可以愈合,但說狠話傷的是人心。心傷了,一輩子都好不了。

生活中,見過鄰居夫妻吵架,極盡惱怒時兩人互不相讓,女方把男方罵得狗血淋頭,讓男人丟盡尊嚴;男方把女方辱得體無完膚,一點情面也不講,最後兩個人以分手告終,形同陌路。

多少關系的惡劣是從惡語相向開始的。開口的時候要想想,逞一時口舌之快,換成無可挽回的破裂是否值得?

雖然生活中不免發脾氣、和最親的人吵架,也不要說讓對方很難過的話,否則不僅對方寒心,感情也會支離破碎。

損人的話就像毒刺,刺傷對方時也傷了自己。傷了別人的心,丑化了自己的面容,因為說狠話是自我否定,自以為能傷害到對方,其實是先傷己,成了自虐,得不償失。

生氣時不說狠話是修養,告別不良情緒,從不說狠話開始。

04

有靜能力

有靜能力,是情緒養生的好方法。每逢大事來臨時要有快速反應、解決問題的能力,事情過後要有快速走出來的能力。

心有靜氣,遇到事情就不會總責備別人,既不傷和氣、也能讓自己少生閒氣,有利身心。這直接體現了面對困難挫折時的狀態,你用什麼樣的態度看待世界,世界就會以什麼樣的方式投映給你。

人的一生有一個好心態,比能力更重要。如果遇到事就生氣,就是和自己過不去。

我以前脾氣急躁,愛沖動。一天開車外出時,行駛拐彎處,突然一輛車橫沖過來,我趕緊猛踩剎車,以至於手機都震落下來。當時我非常生氣,馬上打開車窗玻璃,准備大吵一架。

可看到對方時,我突然冷靜下來:如果對方不是有意的呢?假如司機是個新手呢?我還會不會生氣?想到這我當時就消了氣,默默地關上車窗離開了。

叔本華說過:“針對別人的行為動怒,就跟向一塊兒橫在我們前進路上的石頭大發脾氣,同等的愚蠢。”

人在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是狀態影響了心態,而是先有了不良的心態,才導致了不好的狀態。覺察到有情緒後,為防止蔓延,試著駕馭情緒,刻意地轉移注意力。

比如看一篇好文章,或者一場電影,刻意地進入下一個轉場,慢慢的就能從情緒中走出來。

其次,不要直接解決問題,先解決情緒裡面的認知,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比如堵車時,有人會不停地按喇叭,有人會有各種抱怨聲,我會打開手機,看公眾號的好文章,先讓自己安靜下來。要知道造成堵車的原因,自己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為自己也在路上。

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你就會趨於冷靜,只專注於解決問題。既不會傷害別人,也不會被人所傷。

發脾氣是本能,控制情緒是本領。當你從認知、心態、智慧全面了解情緒的根源時,就能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它。

“怒氣常常見,不氣自會散。”當你能自我調節,掌控好自己的情緒,不被情緒所奴役,才能抓住幸福,擁有快樂的人生。

學會不生氣,就是最大的贏家。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