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5、F-35視力誰更強?中國空軍另有一雙絕世鷹眼

蘇-35的引進,給中國空軍帶來了俄羅斯的空中“利眼”。

這一“利眼”,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光電探測裝置,而是一套復雜的系統。

這一俄羅斯最新戰斗機的引進項目,今年將完成14架交付的既定目標。眾所周知,蘇-35配備了俄軍現役最新的多項戰斗機技術裝備,包括了117S矢量推力渦扇發動機、NIIP最新相控陣雷達等等。

而蘇-35配備的最新型光電探測系統,代表了俄羅斯在戰斗機戰場態勢感知方面的最高成就。

這一系統,可以被看作紅外探測與激光雷達系統的綜合,其中前者輔以周視紅外探測陣列,覆蓋了360度全角度。此外,這一戰斗機進一步發揮了俄軍較為先進的頭盔瞄准具與R73改進型格斗空空導彈的潛力,全系統令飛行員比駕駛蘇-27時更為容易截獲和鎖定各個方向上的敵機目標,並發射導彈進行全向攻擊。

蘇-35可攜帶的先進光電吊艙

蘇-35頭部裝有與蘇-27類似的前向紅外光電探測器,型號為OLS-35。這是一個陀螺穩定的大孔徑焦平面凝視熱成像設備,可以向蘇-35兩塊大型多功能液晶顯示器中的任何一塊輸出成像,或者經過處理後部分顯示在平顯上,或者向飛行員頭盔瞄准具進行輸出。

它也配有激光測距、目標照射功能,從而可以指引半主動激光制導武器實施精確打擊。此外,俄羅斯方面稱這一改進的激光照射裝置能夠作為激光雷達使用,實施較大角度的激光探測。

蘇-35的周視紅外探測陣列,由多個焦平面凝視熱成像設備構成,像多個眼睛監視著所有方向,這一構思類似於F-35的EODAS系統。使用這一系統,可以在關閉雷達、實施無線電靜默的情況下,進行對敵探測,而美國F-15、F-16、歐洲台風、陣風戰斗機也紛紛在加裝類似的能力。例如近年F-15開始配備機腹安裝的大型光電與數據鏈吊艙,目的也是在增強紅外探測與各戰機平台數據共享上取得更大的改進。

蘇-35來自於周視系統的圖像信息,通過綜合計算機進行運算,組成一個完整的周視畫面。而計算機還能根據每個設備探測到同一個目標的運動圖像差異,反推目標的運動信息,包括方向角、運動矢量、速度、距離等等。紅外探測系統與傳統的雷達裝置相比,有著分辨率更高的優點。

這一系統可以將獲得的周視畫面有效的與頭盔瞄准具結合,令飛行員更為容易獲得近距格斗中敵機的准確位置提示,並通過操作頭盔瞄准具與R73改進型格斗導彈同步,全向攻擊敵機。此外蘇-35改進了使用頭盔瞄准具攻擊敵機的操作,免除了原本許多繁瑣的開關步驟,這緩解了過去蘇霍伊戰斗機在這一領域不合理的人機交互設計問題。

蘇-35的武器組合

此外,這一周視系統,還提供告警自衛的功能。當發現敵人的空空導彈或者空地導彈時,能夠向飛行員輸出警告信息。同時實現了與蘇-35自衛干擾系統自動聯合工作,根據具體威脅實施無線電干擾、拋射干擾彈,以在最短時間內啟動自衛干擾措施。

蘇-35配備的翼尖電子干擾吊艙,在原型機上一度取消了這一設備

派駐敘利亞的蘇-35戰斗機照片,帶有翼尖干擾吊艙

俄羅斯宣傳資料中甚至聲稱相關系統可以幫助飛行員,發射R73導彈,攔截敵方來襲的空空導彈,並聲稱中國引進的蘇-30MKK也有這種能力。但西方專家普遍對此表示質疑,認為技術上難以實現,特別是在需要進行高機動規避動作時很難有效的對敵導彈實施攔截。

中國殲-20戰斗機也已經展示了類似的綜合光電周視探測系統,據信該系統的技術水平遠遠超越了蘇-35的類似系統,與F-35比肩。殲-20相應系統仍在保密狀態,我們只能看看F-35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Electro-Optical Distributed Aperture System,縮寫:EODAS。這一系統應當說不是蘇-35能夠媲美的,它主要的特點是通過分布式的傳感器架構,獲得連續的高分辨率動態成像,而且體型相當小巧。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由美國海軍率先研制的。除了全向動態探測能力外,EODAS也在雜波抑制、速度濾波、成像分辨率等方面有突出的優點。但至少在光電系統整體架構上,殲-20已經與F-35無異,可見中國在這一方面也超越了蘇-35的水平。

但蘇-35相關光電系統的引進,依然對我國軍工行業與空軍有著相當的實際意義,包括它現成可用,也可以用於對比驗證我方相應系統的優缺點,從而更好的進行發展改進。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