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環球時報]:中國若棄朝後果嚴重 並非只是失去緩沖區

中媒[環球時報]:中國若棄朝後果嚴重 並非只是失去緩沖區

2017-04-20

有關朝核問題的三種片面論調

曹世功 / 中國亞太學會朝鮮半島研究會委員

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緊張,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對於如何化解朝核危局,國際社會一直存在著中國應承擔更多責任等論調,國內則有一些人表現出“厭朝”情緒,甚至認為應果斷“棄朝”。越是局勢緊張的時候,越是需要對這些片面意見或違背我國外交理念和實踐的主張予以反駁,揚清抑濁。

同在朝鮮半島,為什麼朝鮮叫朝鮮,韓國叫韓國?

第一,“亡朝有理論”。這種意見的前身是在中國已流行多時的“棄朝論”,最近又升級到了“亡朝有理”的新高度。主張“亡朝”的理由,無非是認為朝已成中國“戰略包袱”“潛在敵人”。“棄朝論”的要害不但在於割斷了中朝關系發展的歷史,還在於以偏概全,用朝核問題取代中朝關系的全部,無視中朝友好的長遠戰略價值。

中國如果采取“棄朝”政策將帶來嚴重後果:中朝激烈對抗,正常國家關系不復存在;兩國化友為敵,互失友好鄰邦和安全邊界;推升半島動蕩,加劇東北亞戰略失衡。凡此種種,都事關中國現實和長遠戰略利益,絕非一個失去“戰略緩沖區”那麼簡單。同時,關系破裂也會毀掉正常溝通渠道,讓中國對朝因勢利導、勸和促談成為空話,因此,即便單從解決朝核問題的角度出發,中國也不可選擇“棄朝”“亡朝”之路。

第二,“中國出手論”。這種論調主要來自國外,是把朝核問題久拖不決的原因歸咎為“中國態度消極”,主張“中國出面主導解決朝核問題”。其立論根據是朝核“更是中國的問題”,中國理應“負責和擔當”。同時中國也“有能力”,只要中國使出“殺手鐧”,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毫無疑問,朝核問題與中國國家利益休戚相關。正因如此,中國倡導並積極推動六方會談,貢獻了一系列“中國方案”,為促進半島無核化付出艱辛努力。“中國態度消極”的說法不符合事實。

“樹有根,水有源”。美國的“冷戰思維”和敵視政策才是朝核問題的根源,朝美矛盾則是朝核問題的實質,打開朝核問題的鑰匙其實是握在美國手中。

中國發揮作用必須堅持與自身地位和能力相適應的原則。無論從問題實質、所處地位,還是從實際作用來看,中國都缺少挑頭解決朝核問題所必需的能力,說中國出手就能解決問題,顯系誇大其詞。誇大中國能力、要求中國做超能力的事,只會把中國拖進尷尬、危險的境地,實際上也不利於朝核問題的和平解決。

當然,否定“中國出手論”絕不意味著中國會推卸責任。為了扭轉朝鮮一路狂奔的核武裝態勢和不斷加劇的半島局勢,中國會以一如既往的擔當精神和緊迫感,破除各種障礙,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舉措,為加快半島無核化進程做出更大貢獻。

同在朝鮮半島,為什麼朝鮮叫朝鮮,韓國叫韓國?

美國鼓吹“中國責任論”的實質是要把中國推到第一線,替美國火中取栗,並承擔搞砸對朝關系等不利後果。“中國出手論”與其異曲同工,荒唐而不可接受。

第三,“動武速效論”。持此論調者認為,由於朝鮮堅持擁核,對話和平解決已無可能,動武是立竿見影的有效辦法;同時認為,美朝對抗日益升級,雙方都無退路,戰爭已經難以避免。

朝鮮核武裝決心確實異常堅定,將其拉回無核化軌道十分艱難,但是,道路並未徹底堵死。目前朝離核武裝最終完成還有距離,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和持續制裁對其形成有力牽制,這會遲滯朝鮮核導計劃進程,為實現無核化贏得時間。如果國際社會的努力逐步疊加,特別是當朝認識到“擁核不會安全”時,其擁核決心便有可能動搖和改變。這正是中方判斷“復談還有機會”的根據。輕易放棄復談努力,選擇戰爭解決,錯誤而危險。

戰爭解決見效快、去痛快,只是缺乏戰爭常識者的幻象。且不說轟炸核設施會造成嚴重核污染,對朝動武也絕不像醫生給病人動手術那麼簡單,一次打擊消除不了朝的還擊能力,朝必然進行反擊,甚至不排除動用核彈。巨大的人命犧牲和毀滅性破壞是上世紀50年代半島那場戰爭難以比擬的。

對朝鮮而言,主動挑起戰爭意味著“自殺”。對美國來說,關於戰爭代價的評估,有關國家強烈反戰、制戰,對其戰爭決策必然形成有力制約。美雖有戰爭能力和准備,但也難下動武決心。在一陣劍拔弩張的交鋒後,美國副總統彭斯這兩天又放緩語氣,宣稱美國“追求和平解決朝鮮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中方“動武不是出路”“和平仍有希望”的判斷和主張。

當然,也須清醒看到半島可能發生戰爭的嚴重危險。在朝鮮繼續全力推進核武裝,核導能力逼近美國容許的威脅其本土安全的“紅線”,對朝高強度經濟制裁和武力威逼難以奏效的情況下,美國或耐心耗盡,有可能將武力打擊提上日程。美國已制訂多項對朝動武計劃並進行了充分演練、准備,對朝開打只是決心的問題。

對中國來說,核心問題是堅持正確的戰爭和平觀。一方面堅決不容許半島生戰生亂,全力反戰維和,絕不輕言放棄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問題的努力;另一方面毫不忽視潛在戰爭危險,不懼戰不怕亂,做好萬全准備,防患未然。從這個角度講,“動武速效論”是對朝核形勢悲觀失望而產生的躁動、極端情緒的反應,與正確的戰爭和平觀相去甚遠。

朝核問題根子深遠,矛盾錯綜復雜並且長期疊加累積,絕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在問題愈演愈烈、國際社會苦無良策、形勢發展日趨危急的情勢下,容易產生無奈焦躁甚至偏激錯誤的認識,這其中既有部分國際勢力施展“軟實力戰”的影響,也有國內民眾國際問題素養和認知能力不足的限制。對於前者,我們要保持警惕並進行有力應對;對於後者,我們應努力提高民眾的國際問題素養,彌補不足。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