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經絡:必須掌握的人體養生保健穴位!

人體12經脈分佈於手足陰陽面,連接著五臟六腑,是人體氣血運行的管道,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經絡如同城市四通八達的交通系統,氣血就是在交通道路上奔馳的公共汽車,而穴位則如同道路上一個一個的公交站台,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於外部的特殊部位。

人體可知的穴位一共362個,一個優秀的針灸大夫掌握其中150個就可以治療絕大多數病痛。日常只要掌握重要的保健大穴,通過揉按和艾灸這些穴位,你就是養生達人。

心腦血管保駕護航的心包經

手闕陰心包經:行手臂內側的中間。始於天池穴,止於中衝穴。古時候的中國人,視心臟為人體重要的器官,故認為心臟外有一層膜保護心臟,而此膜即稱為心包。心包有保護心臟、使心臟機能正常運轉的功能。心包經上介紹2個保健穴位。

內關穴:鎮靜安神

位於腕橫紋上2寸。歷來醫家都把內關穴當成萬能穴,為治療心、胸、肺、胃等疾患的要穴。此穴鎮靜安神的效果不錯,可用於治療心慌失眠;還有止嘔的作用,暈車時可按壓此穴可緩解。

勞宮穴:緩解緊張

虛握拳,中指指尖正抵的位置就是勞宮穴。這是一個大補穴,揉這個穴可以使心情放鬆,比如面臨考試心裡比較緊張的時候,趕緊揉揉勞宮穴可以緩解緊張;覺得渾身沒勁、心慌氣短趕緊揉揉勞宮穴。

膽經上的四大“英雄穴”

足少陽膽經:起自於眼角外,止於腳趾,運行路線長。現代人經常會謀慮太多東西,心理壓力太大。《黃帝內經》上說,膽主決斷。如果膽功能強大,謀慮的事情就能及時被決斷,心情也隨之舒暢;如果謀慮的東西不能被及時決斷,人就會產生抑鬱題。下面介紹膽經上的4大“英雄穴”。

風池穴:緩解感冒頭痛

位於脖子與髮際交接的凹陷處。此穴為風邪窩積之處,所以只要經常刺激此穴,風邪就沒有藏身之所。常揉風池穴,可預防和調治由風邪引起的眾多疾病,如感冒頭痛。常揉風池穴,還可以治療青少年的假性近視。

肩井穴:治“不通則痛”之症

右手隨意搭在左肩上,右拇指貼於頸左側,右中指尖下即為此穴。此穴最善通經活絡,消腫散結,善治“不通則痛”之症:偏頭痛、胃脘痛、乳房疼痛有即時緩解之效。拿捏肩井穴還可緩解坐骨神經痛,正所謂“下病上治”。

風市穴:安神

此穴最好找,直立,手自然下垂於兩腿外側,中指尖處即為此穴。可治頭痛眩暈、耳鳴耳聾。有安神之功效——用按摩棒稍重一些點按此穴1分鐘便會產生睡意,對改善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陽陵泉穴:治膽囊之病

在膝蓋下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此穴善治膽囊之病,對口苦之症有特效。刺激陽陵泉穴,可以改善肋間神經痛、肩肘關節痛、急性腰扭傷。

脾經是治療慢性病的關鍵

足太陰脾經:起自於足趾的隱白穴,止於大包穴。在中醫理論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稱為“後天之本”。運用健脾的方法,可以迅速增長人體的氣血,為防病治病儲備能量。脾經上介紹3大保健穴位。

公孫穴:緩解痛經

在足內側緣,在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公孫穴是治婦科痛的要穴,常按此穴有緩解痛經。

血海穴:補血養肝

位於膝蓋上方,大腿內側。常按此穴不僅能去瘀血,還能促生新血,統治凡與血液循環有關的疾病。

三陰交穴:婦科要穴

在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三陰交是婦科要穴,此穴對於婦症甚有療效,舉凡經期不順,白帶,月經過多,過少,經前綜合症,更年期綜合症等,皆可治療。

腎經是強壯一生的經脈

足少陰腎經:中醫講,腎是先天之本,是我們身體的根基。要及早培補它,時時加以呵護,千萬不可讓我們的根基動搖傾倒。腎主骨,如缺鈣了,骨頭容易折,這是腎經虛弱。腎其華在發,頭髮長的好跟腎有關係。腎經上我們重點介紹1個保健大穴。

太谿穴:補腎、改善體質

在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此穴治療範圍極廣,是個大補穴,為補腎要穴,多按揉能夠改善體質。很多人覺得自己腎虛,如感覺腰膝酸軟,頭暈眼花,按按太谿,當時就會見效。所以大家坐著沒事的時候就可以隨時按按這個太谿穴。

胃經:多氣多血的勇士

足陽明胃經:是關於美容的一條經絡。胃經上行頭面,令我們臉色紅潤。下行膝足,讓我們步履矯健。激活這條能量的供給線,讓它時時保持氣血充足,那樣我們就可以昂首挺胸,精力無窮。胃經上介紹1個非常非常重要的養生大穴。

足三裡:長壽第一大穴

在膝眼下3寸的位置。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常敲足三裡,勝過吃隻老母雞。”足三裡是長壽第一大穴,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強壯穴,能增強體質;可以通治一切與腸胃相關的病症;中老年人常艾灸足三裡穴,可以延年益壽。

來源:網路   版權聲明:若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

14797880742823.jpg14797880745229.png

14797880754888.jpg

廣告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