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了,你以為是痔瘡?卻有可能是這種會致命的癌

癌晚期!

便血了,你以為是痔瘡?卻有可能是這種會致命的癌

對抗大腸癌,牢記“三早”

“早發現”

專家介紹,在歐洲的許多國家裡,大腸癌的早期發現率為70%以上,而在我國這個比例卻低得可憐。

其實,大腸癌是為數不多的可以治愈的腫瘤之一,但其關鍵就在“早”字。

數據顯示,早期大腸癌患者經過手術切除後即使不做化療,也跟正常人無異。一旦到了中晚期,治療難度就會大大增加,尤其是已經出現轉移的大腸癌,5年生存率還不到30%,術後還得依賴化療。

可以明確的是,大腸癌並不能在短期發展成惡性腫瘤,從正常黏膜到癌需要7-9年時間,所以只要在這段時間裡發現它並進行干預,完全可以阻止它的癌變。

由此可見,定期體檢尤為重要。專家建議,篩查大腸癌首選肛門指檢,每年做一次即可

如果是55歲以上的人群,除了肛門指檢之外,還需每年接受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是有大腸癌家族史或腸息肉病史的患者,在45歲以後就要每年接受一次腸鏡檢查。

便血了,你以為是痔瘡?卻有可能是這種會致命的癌

早確診”

大腸癌之所以誤診率這麼高,都是被痔瘡給耽誤了。很多人一看到便血,第一想法就是痔瘡,但痔瘡畢竟不會致命,即使不治療也不會帶來嚴重後果,所以常常被忽視。

所以,想要及早診斷大腸癌,就一定要分清它與痔瘡的區別。

大腸癌的患者大便時會帶有膿血,其中還會附有黏液,大便和血液相混;而痔瘡的便血多是附在糞便表面,且顏色相對鮮豔一些。

此外,腸癌患者還會出現腹瀉、便秘等症狀,這是因為癌腫影響了大腸的正常功能。

便血了,你以為是痔瘡?卻有可能是這種會致命的癌

●便血一周以上要警惕

作為跟小編一樣的普通人,對疾病的了解不夠,鑑別能力也有欠缺,即使出現血便也無法馬上判斷出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時就醫。

如果自己深信是痔瘡,也可以先自行用藥,一周後仍不見好轉,再停止用藥,就醫檢查。

“早預防”

想預防大腸癌,首先就要知道,它是怎麼來的!

大腸癌的高發與現代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關系密切,尤其是現在的上班族,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吸煙喝酒等等這些看似“舒服”的生活方式,都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再加上營養攝入不均衡,常食用醃制和油炸食物,導致消化道腫瘤高發。

還有調查發現,有兩成左右的大腸癌跟遺傳有關,即大腸癌患者家屬更可能患上大腸癌。此外,有腸道息肉、腸道炎症、血吸蟲病和腸腺瘤等疾病的患者,也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

熱門推薦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