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0年月光光.如何存錢投資?

每月都沒辦法存到錢,月光族,不知如何改善本身的財務狀況。

他今年28歲,中學畢業工作至今快10年了,除了少許的儲蓄及銀行不到5000的存款,可以說別無其他資產。

目前,他有一輛已供完貸款的國產轎車,車齡大約6年,19歲開始加入職場,當一名業務促進員,基薪並不多,主要靠傭金。

在經濟市況比較好時,收入還算過得去,這一兩年,雖然基薪稍微高一些(每年有微薄的加薪),收入反而比之前減少,主要是業績難達目標。

嚴格來說,每月的基薪加上汽油津貼和傭金屬偏低水平,因為當年加入職場時,自己學歷並不高,起薪屬偏低水平。

主要開銷是房租、伙食費、汽油、過路費、保險費、父母零用錢及其他雜費(例如:手提電話費、汽車維修費),還有大家合租房屋,需要分擔的水、電費。

請問:“如何改善目前的財務狀況?以便能有余錢儲蓄?有哪些小本投資的工具?或是有其他可供參考的建議?”

答:Gain Wealth財務規劃公司首席理財師李文暢說,這是很簡單的問題,可是卻是不容易回答,而且也不易實現的目標。

每個人都希望有余錢儲蓄,可是卻偏偏很難實現,這年頭“月光族”比比皆是,不論是單身的個人,或是已婚的家庭,幾乎都面對無法儲蓄的問題。

理財有方在於精打細算

李文暢說,孫子有名言如此說:“多算勝、少算不勝。”“理財有方”在於精打細算,多算的人理財成功有望;不在乎金錢、少算或不算的人,往往在理財上是不及格的,原理和打仗有些類似。

學會計算從自己開始,要從自己開始,必須要先了解自己,如此才能提高理財成功的機會。那麼,要了解自己的生活形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做一份3個月的收支表,然後將所有的項目分門別類,從中可以了解現金的流入與流出情況,進而了解本身的生活形態。

再來試問自己:“喜歡這樣的生活形態嗎?假如不,那麼,應該如何改變這樣的生活形態?能夠擠出錢來投資嗎?”

在生活中,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月光族。假如是月光族,每個月尾戶頭是清光的,有些甚至在月中就是清光了,這表示財務狀況已亮起紅燈。

對於這樣生活形態的人,每月要留下未來可動用的余錢,看來必須采用硬性儲蓄的方式。在受薪者之中,每月繳付的公積金,就是硬性儲蓄的一個方式。

當我們想到每月發薪金之前一周,是如何撐過去的,那麼,我們將有辦法在之後的日子,撐過手頭緊的日子。

投資前先了解風險承受度

關於投資的選項,應該先了解本身的個性與風險承受度,個性和風險承受度並非一成不變,年齡會有影響,年輕、年長或年老對風險的承受會有分別。

假如有進行投資,需要定時調整投資組合,投資工具包括股票、信托基金、外幣、保險及本金較大的房產。

對投資產品的偏好與興趣,在個人的投資選擇上,佔相當重要的地位。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投資也沒有不勞而獲的道理。要從投資中賺取資金,必須投入時間研究該項投資工具的資訊,也需要深厚的熱情,而熱情始於興趣。

制定資產負債表了解本身財務狀況

另一方面,李文暢說,了解本身財務狀況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制定資產負債表。從中可以知道負債多少、資產有多少、每年或每月的淨盈利有多少?是否擁有一筆相等於3至6個月開銷的應急資金。

總之,小心規劃才不致於投資失誤,還有:不時反問自己:收入穩定嗎?收入穩定或不穩定,對於理財規劃會有很大影響,前者容易預算,後者要有彈性空間。

在了解自我理財的過程中,我們應盡量應用數據化的收支表和資產負債表,作為理性根據,當中免不了滲入主觀性和個人偏好,只要適中並無不可。

李文暢補充,了解自己是理財的基本功之一,好比練武一樣,基本功扎穩了,盡管遇上外界的千變萬化,也可以隨機應變。

本期主答:Gain Wealth財務規劃公司首席理財師李文暢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