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酒公司帶1.6公噸的酒麴到大陸試釀, 難道已忘了龍膽石斑的慘痛經驗嗎?

日前新聞報導金門縣議員在議會質詢指出 ,金酒公司帶1.6公噸的酒麴到大陸試釀, 保守估計可釀出將近540公升,最後卻只拿回300公升的原酒,其餘的240公升留在當地 , 對此,金酒董事長黃景舜解釋,1600公斤的酒麴全數分配用完,而只剩300公升的原酒,是酒廠的效能不好。

而就在 金酒赴中國「試釀」遭質疑金酒核心技術外流的爭議,與金酒公司技術人員同往中國的縣府秘書兼大陸事務辦公室執行長黃世丞已閃電請辭,這些種種實在讓人很難不質疑,金門有著這麼好的產品,金門人因為金酒受益許多,為何不好好珍惜呢?

為何說不好好珍惜呢? 看看就在金酒被質疑的同時,有個新聞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中時電子報 : 外銷出不去 台灣鯛連崩3年;時報資訊 :《產業》外銷出不去,台灣鯛連崩3年,只要大家搜尋一下台灣鯛或者龍膽石斑就可以看到這些新聞,為何會有此聯想呢?因為台灣 龍膽石斑養殖技術不管在技術上、品質上,當初都是獨步全球的,但近年來台灣的龍膽石斑養殖因技術外移,早被中國超越,價格也腰斬, 台灣石斑出口到中國的困境,除了中國的收購價格崩跌低於成本之外,漁業署數字也顯示,這幾年出口量大減,出口量減少,台灣石斑產業危機到來。

金酒赴中國「試釀」 一案的確須要大家繼續關注,不要再讓台灣的技術外流了,否則到時可以想見類似的標題只會重現,只是龍膽石斑變成了金門高粱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