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個模子複刻的 東京大學 vs.台灣大學的建築 (圖16張)

台大[校景與建築]

臺大的校園規劃及建築特色奠定於帝大時期,為當時的總督府營繕科所設計,採用羅馬式建築風格,大量使用「拱門」、「門庭」等設計元素,展現空間層次及強調入口位置,而建築內部也採用迴廊式的設計。建於帝大時期的建築包括一號館、二號館、三號館、四號館、五號館、文學院、舊總圖書館(今校史館)等,建築外牆貼有13溝面磚,其中一號館的拱門入口有兩個,有別於他棟建築,文學院的拱型窗為四個一組,且在建築兩端有收頭的設計。

校園空間方面,從正門進入校總區後,即是巴洛克式建築軸線風格、兩側種植大王椰子的椰林大道,椰林大道在帝大時期即存在,但當時終點只到四號館。椰林大道兩側植栽為杜鵑花,是臺大的校花,每年3月會舉行杜鵑花節,而椰林兩側和校舍間常見的植物有樟樹和龍柏,主要為國民政府來臺灣後種植的植物。然而臺大因歷史因素,導致許多建築物無申請建照,或是違反建築法規的違章建築,目前是臺灣最多違建的國立大學,佔所有案件的50%。

台大[文化資產]

臺大法學院校舍於1996年被指定為台北市市定古蹟

1. 臺灣大學校門:校總區羅斯福路校門口守衛室,1931年完工。

2. 臺灣大學原帝大校舍

文學院:校總區文學院,1929年前棟完工,原帝大文政學部「本館」(學部辦公室),1933年後棟西側完工,1934年後棟東側完工,為原文政學部「心理學及土俗學人種學教室」。

行政大樓:校總區行政大樓,為校總區第一個學校機構台北高等農林學校的辦公室,以紅磚建築為主,後來成為帝大理農學部辦公室。

舊圖書館:校總區原帝大圖書館、臺大舊圖書館,現為校史館。1928年後棟完工,為帝大文政學部研究室,現為樂學館,1930年前棟(舊圖書館辦公室)完工,1931年中間棟(舊圖書館書庫及閱覽室)完工。

3. 臺大醫學院舊館:城中校區醫學院2號館,1907年建,原臺灣總督府醫學校(1899-1919),臺北醫學專門學校(1919-1936),1936年併入臺北帝大醫學專門部(與臺北帝大醫學部非相同機構),惟後方講堂(即禮堂)於1990年興建臺大醫院東址院區時拆毀。

4. 臺大醫院舊館:臺大醫院西址,1912年建,古蹟範圍包括本館、東一、西一建築物,原為臺灣總督府臺北病院,後1937年成為臺北帝大附屬病院。

5. 臺大社會科學院:徐州路社科院,1922~1925年完工,原臺北高等商業學校(1919年設立),二戰後成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

6. 日式宿舍群

福州街20、22、26號:臺北市南昌路,原臺北帝大校長官舍。

翁通楹寓所:1930年代建,臺北市青田街9巷5號。

馬廷英故居:1930年代建,臺北市青田街7巷6號。(以上摘自維基)

[東京大學]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台灣大學]

01

02

03

04

05

06

08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