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騎士路口等紅燈「瘋狂甩頭抖腳」嗨爆,「神配音樂」網友笑翻!

近日有網友在爆料公社PO出一段影片,表示「不要再說三重都流氓屁孩了 ,三重是很歡樂的...音樂我覺得這首太像配了一下」。

影片中一名騎士正在等紅綠燈,超具Rock精神的他當街搖滾,不停抖腿,瘋狂搖頭,握著龍頭的手還做出彈樂器的動作,配上知名搖滾歌曲,毫無違和感!一起來看看吧!(點這裡看影片

==== FB影片 ====

 

網友看完紛紛留言「音樂配得真的太好了,忍不住多看幾次」、「 整條馬路都是他的大平台,厲害厲害!」、「音浪太強,不晃會被撞到地上」、「莫名的跟著他一起搖擺耶。」、「感覺好嗨好興奮!」、「紅燈太久,只能找事情做才不會讓人生停下來」、「他一定是個搖滾吉他手」、「給我一點TEMPO一起嗨吧!」。

他真的超嗨的!快分享出去,讓大家看到這有趣的一幕吧!

摩托車(來自英語的「Motorcycle」或「Motorbike」),在臺灣另稱為機車機器腳踏車[1],在香港和東南亞稱為電單車[2],是指兩輪或三輪的機動車輛,由摩托化自行車衍化而來,以兩輪為大宗。其種類相當繁多,主要以手排機車(俗稱檔車)、輕型機車、速克達、美式機車為主流。部分特殊用途的機車會加上外掛式的輔助輪,例如身心障礙用車;而在某些軍事或警政用車上,則會加掛一個側面車廂及輔助輪,成為特殊的三輪機車。

機車具有操縱簡單、行動方便、價格低廉的特點,因而在日常生活、運輸、警政、軍事中被廣泛使用,在開發中國家也被普遍使用。目前世界上約有2億台機車,密度約為每1,000人中有33輛;大部分的機車集中於亞洲,佔世界機車數量的約58%,但不包括日本。機車也常在文學及影視作品中出現,例如日本知名特攝劇假面騎士W所使用的機車便以本田CBR1000RR作為藍本。[3][4]

機車主要由動力部分、傳動部分、行駛部分、操縱部分和電力設備組成。

動力部分

動力部分主要由引擎、燃料供給及排氣裝置、潤滑裝置、冷卻裝置、點火裝置組成。

  • 引擎:將燃料的熱能轉化為機械能並產生動力,按活塞往返次數可分為二衝程引擎和四衝程引擎,按氣缸數目可分為單缸引擎和多缸引擎,按燃料種類可分為汽油引擎、柴油引擎。由氣缸、曲軸箱、活塞、連桿、曲軸、軸承、飛輪組成。
  • 燃料供給及排氣裝置:用於向引擎供給燃料,並將廢氣排出,由油箱、油壓總泵、燃料噴射裝置、空氣濾清器、化油器、排氣管、消聲器、觸媒轉化器等組成
  • 潤滑裝置:用於潤滑車輛機件,減少磨損及燃料損失
  • 冷卻裝置:用於降低引擎溫度,防止引擎過熱,分為水冷、油冷、氣冷三種冷卻方式。
  • 點火裝置:用於啟動引擎,有電容放電式點火(CDI)、壓燃式點火兩種。電容放電式點火系統由蓄電池、高壓導線、點火線圈、火星塞等裝備組成。

傳動部分

傳動部分由離合器、變速器、傳動鏈條等組成。

  • 離合器:用於接合或分離動力和傳動裝置。
  • 變速器:用於將引擎動力傳遞給行駛裝備,分為手動變速器、自動變速器兩種。手動變速器由傳動軸、齒輪、換擋撥叉等組成,自動變速器由普力珠、普力盤、傳動皮帶等組成。
  • 傳動鏈條:用於將動力傳送至車輪,直接帶動車輪轉動。

行駛部分

行駛部分由車架、前叉、避震器、輪胎組成。

  • 車架:用於支撐車輛各組件及司乘人員。
  • 前叉:上端與手把相連,下方安裝前車輪,用於改變車輛行進方向。前叉上裝有避震器及剎車鋼索,通常也裝有擋泥板。
  • 避震器:用於將車輪在不平路面上受到的衝擊和震動減緩,以保證行車平穩及安全,由前後避震及引擎吊架組成。前避震通常使用液壓減震器,後避震通常使用懸架式避震,並設有後搖臂與後輪相連。
  • 輪胎:直接與地面接觸,用於搭載車輛使之移動。

鈴木GSX1300R隼的儀錶盤

操縱部分

操縱部分由轉向裝置、變速裝置、制動裝置組成。

  • 轉向裝置:即手把,用於操縱車輛行駛方向。手把上裝有節流閥、後視鏡、儀錶盤、點火開關、前制動卡鉗、離合器卡鉗及各種電子設備開關。離合器卡鉗通過鋼索的拉緊和鬆開來操控離合器。
  • 變速裝置:又稱三角台,位於車輛下部左側或右側,用於操縱變速器。
  • 制動裝置:用於對車輛實施制動,分為前制動及後制動,由碟盤、剎車油管、剎車片(來令片)、剎車鼓、鼓式剎車皮組成。前制動卡鉗位於把手上,通過鋼索的拉緊和鬆開來操控剎車片。後制動踏板位於車輛下部左側或右側。

電力設備

機車上的電力設備較多,例如點火裝置、行車信號燈具、照明燈具、喇叭、儀錶盤等。部分機車的不同行車模式調節器、移動電台、二次循環裝備、ABS、防盜裝置等均屬於電力設備。[30]

其它設備

車殼(常見於運動型機車)、坐墊、車廂

相關油品

汽油、柴油、機油、齒輪油、煞車油

駕駛裝備

機車安全帽、手套、摩托靴、護具衣、護甲、皮衣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