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4句緊箍咒,不打不罵教育熊孩子變出息,3歲-18歲都適合

有沒有家長們每到教育孩子時就感覺束手無策?我們總想讓孩子更優秀些,可就是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尤其是對待孩子學習成績時。表現好了我們只能說「很好」、「不錯」之類的話鼓勵,表現不好了只能無奈的訓斥一頓。面對這種情況,有時候表現好的孩子很難再進一步,表現不好的孩子可能會越來越差。

我認識一位老教師,她家裡是兩子一女,大兒子現在在美國讀博士,是全額獎學金的,女兒大學畢業後自己創建了一家公司,年收入7位數以上,小兒子現在也讀的一家國內重本。本著學習的態度,我去訪問了劉老師,想知道她是怎麼教育孩子的,誰知道她開口一句話就把我說懵了——「不誇獎,不責罵」。

有些溺愛孩子的不責罵我還能理解,可孩子表現出色了難道不應該得到嘉獎嗎?劉老師說:「與其別人告訴孩子好或者賴,不如讓他們自己告訴自己。」

她通過「四句真言」來跟我解釋其中含義,而這四句話她從孩子小時候就一直念道,像囉嗦的唐僧念緊箍咒,直到孩子成年離開身邊,反觀孩子對這四句話並沒有排斥,孩子們每天到家有時不等劉老師問,他們就會自己講出來。

第一句話:今天有什麼好事情發生嗎?

這句話是個「雙關句」,問孩子有沒有發生好事,同時也在問有沒有發生壞事。當孩子說發生了某件好事時,劉老師就會追問他們對此事的看法、感受以及下一次遇到會怎樣,好的事情孩子心裡肯定歡喜,當他們把這些好的看法和感受說出來時,等於他們自己鼓勵了自己一次;當孩子說發生了某件壞事情時,劉老師還會追問上面的話,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看法後,再拿出一個解決方法,從而避免壞的事情。

通過這句話可以調查並且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們自己告訴自己,好的事情要再接再厲,壞的事情絕不去碰。

有了好的價值觀念後,就要去實施,第二句話是:你今天有什麼好表現?

依舊是「雙關句」,同時也要問孩子的看法、感受以及下一次的做法。大家都想當好孩子,沒有誰天生就想當壞孩子,「壞孩子」也是一步一步變成的。孩子們有分辨自身行為對錯的能力(太小的孩子可以由家長們幫忙分辨),讓他們把好的事情和壞的事情都講出來,好的事情可以激勵孩子做出更多好的表現,壞的事情可以幫助反思,從而避免走錯路。

不管表現好壞總會有收貨,所以第三句話是:今天的收穫是什麼?

無論是人生經驗,還是學習技能,孩子們成長過程中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收穫,讓他們重新講一遍相當於「溫故而知新」。這句話對待學習時非常有用,劉老師說:「複習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她教育生涯中,很多孩子都沒有養成這個好習慣,通常是在課堂上學完,回家就不管了,或者有些孩子們複習時會很敷衍,草草看一遍就了事。如果讓他們親口把每天學習到的東西講一遍,這樣要勝過多看幾遍,勝過多做幾道練習題。」所以她家三個孩子在學習上很少有過為難的時候,平時孩子們都很輕鬆,因為考試的內容再難也逃不出所學知識的範圍,通過這種問答式的複習,他們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他們將自己的收穫分享給別人,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綜合上面三句核心話語,我們得出最後一句話:有什麼媽媽可以幫你的嗎?

在親子教育中我們通常力薦父母做孩子的朋友,作為一個大朋友,我們的社會經驗要比孩子豐富許多,孩子們偶爾遇到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可能一回家就忘記了,經過家長的提醒又會想起來,我們幫助他們解決這些每天問題,一來可以讓孩子心情通達,二來又能表示我們很關心他們,加強了親子間的聯繫,最後還能讓孩子明白,這些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每一個人一生中都能遇到許多不同的問題,我們雖然能幫助他們,但也要讓他們理解,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好與壞主要在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責任。

這四句簡單的話,包含了家長所有的關愛,通過讓孩子自己告訴自己的方式,讓他們把正確方向裝入潛意識,到他們長大成人後依舊會有這種良好的習慣,步入社會後也會走的更加順利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