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棄是一種生活態度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斷捨離》的書中,用「斷、捨、離」三個字呼籲人們捨棄對東西的執念。她這樣概括斷捨離的精髓:「斷捨離是一種生活狀態,更是面對生活的個人抉擇。它並不只是歸納物品的方式,而是用減法和捨棄的態度而對生活中對不必要存在物品、人際關係、以及空間的執念。」

對於曾經因為某種意義或者需求來到我們身邊,又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成累贅的物品,我們該如何做?我們要學會運用「減法」捨棄對於自己無用的東西,擴大生活空間。

「斷捨離」通過減少物品,運用減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簡單、更舒適。在做減法之前,應該對週遭的物品進行分類。

首先,必需品,添置物品時,盡量添置必要的物品。必需品才是生活中的主角,對於我們來說有很高的利用價值,會頻繁地出現在生活空間,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其次,有利用價值,但是對於自己的家庭生活不能發揮作用的物品。

再次,對於我們有某種意義的物品,這類物品可能利用價值不高,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最後,被遺忘的物品,大多數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特別是有利用價值,但對於自己的家庭生活不能發揮作用的物品,我們更應該找到合適的渠道去發揮它的餘熱,讓這類物品的使用價值更大化。比如:現在大多只有一個子女,生活條件也提高了,母嬰的二手物品特別多,如果能及時有效處理,既環保,也能節約社會資源,可以物盡其用。有些城市和小區,有各種二手物品回收箱,網上還有二手書店等等,還有些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貝粉閒置」嬰童閒置物交易平台很不錯,大人和孩子可以自主參與,精準捐贈各種閒置物品,既能一對一捐贈,也能捐給公益機構。大家有了這種能「捨棄」的意識和習慣,我想家裡再也不會有讓人頭疼的堆積物品了。

別讓堆積的物品逐漸擁擠最你的生活空間,也堵塞了心靈呼吸的順暢。

舍棄是一種生活態度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