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天吳、耳東陳」老師教大家如何介紹自己的名字,他不受教自作聰明毀了自己的節操!

那天閃光跟我說了一個

關於他姓氏的陰影

以下第一人稱

記得國小有一次上課

老師教大家怎麼介紹自己的名字

像是如果姓吳

就會說是 口天吳的吳

姓黃會說是草頭黃

姓陳就是耳東陳

我姓謝

老師說 那就說是謝謝的謝

我想了又想

奇怪明明謝也可以拆開來啊

於是回家後我很驕傲的宣告

我的謝是

言 射 謝😏😏😏

言 射...

言...

...

我也就這樣一直介紹到國中畢業...

長大後才發現

我的老天鵝鵝鵝

事情不單純阿😭😭😭

閃光覺得童年毀滅😂

-----以上原文-----

網友回覆:

「比后里蟹還狂」

「為什麼不用 言 身 寸 ?」

「這是言射你知道的,」

「你好,言午許」

「你好 木易 楊」

「樓上的你們想過姓 廖 的感受嗎...😭😭😭」

「請問是言射謝 言先生嗎?😂」

「我爸都說:賴就是束負賴」

「我說言射你說謝 言射 ~謝 ~言射 ~謝!」

「你好~賣穴竇」

還記得國中英文老師姓 焦

上課開頭就是

大家好 老師姓焦 我爸爸也姓焦 全家都姓焦

直接被驚呆

VIA Dcard

------------------------------------------------------

在國外,當你「自我介紹」時會感到驕傲嗎?

每當問起「你是誰?」,最能清楚明瞭的告訴對方你是誰的就是「姓名」了。東方人 在為孩子命名時,除了命理、聲調,總多添加了些長輩對後輩的期許,從過去女性常見的的「淑惠」、「雅芳」,到近期男性常見的「冠宇」、「家豪」,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而這樣的「名字」,無論被命名的我們是否喜歡這個名字,那對我們來說,都該是足以代表自己,無可取代的稱呼。

圖片來源

在中文如此,當我們到了其他國家,面對其他語言的時候呢?今年暑假,筆者有機會到美國打工旅遊,過程中,難倒我的竟然是最簡單的⼀句話。

「What’s your name?」

我想面對這個問句,大多數的人在國小以前就能不假思索的給出答案,第一次到美國的我也是如此,儘管覺得有一些彆扭,但還是用這個打從學習幼兒美語時,就由老師指定給我的名字介紹自己「My Name is Linda!」我對他們這樣說。到工作的地方短短的幾天內,一次又一次的對話中,總能感受到他們對於這個名字感到有些困惑「Is that your real name?」有人這樣問道,我回答說不是,並接著和他介紹了我的中文名字。外國朋友對我說「Can I call you your Chinese name?Ting?」真正的名字啊...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這樣類似的對話不斷地重複出現,直到一次,有一位新認識的外國朋友問到「Why is you name Linda?」

我只說是小時候老師為我取的「It sounds like a grandma!」 這句話為我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英文名字感到尷尬,且不滿獲得了解答,而在他和我說Ting也就是我的中文名字英譯聽起來比Linda這個沒有意義的名字好上一百倍時,我更是感到尷尬又懊惱,到底,我為什麼要用一個自己根本就不滿意的英文名字,來介紹我自己?而這個伴隨我的二十年的英文名字,到底對我來說代表什麼?我相信每個文化都有自己的脈 絡,屬於自己的命名方式、潮流,仔細去注意了一下,別著「Linda」名牌的,真的都是白髮蒼蒼的奶奶,他們跟我說,Linda是個好名字,只是不是這個世代該出現的名字...這才發現,不了解文化背景的我,彷彿成天頂著「罔市」的名字介紹自已。(延伸閱讀:
為什麼我們要取英文名字?

走出台灣,不表示要拋棄自己的文化

經過這次事情,我反思後發現,我們在追逐「國際觀」的過程中,為自己命了個洋名字,卻不知其所以然,這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笑話,反而讓我重新去思考;我們身在這個所謂「又大又多元」的地球村時,到底把自已放在哪裡?為了「讓外國人方便」叫我們,所獲得的名字,意義又是什麼?同樣身為東方人的蒙古朋友,在名字的部分就十分令我感到驚訝,蒙古人的名字總是又長又難發音,而同樣在面對和新朋友介紹自己名字時,他們又長又難發音的名字,卻則成了大家爭相學習的對象,正確無誤地念對他們的名字成了我們的一種驕傲,而讓外國人正確無誤地念對他們的名字,則成了他們的驕傲。

圖片來源

那次對英文名字豁然開朗後,我開始用「Ting」介紹自己,不曾學習過中文的外國人,總發出「感到特別的」驚歎,再三確認自己的發音後,才滿意地說出「Cool~」。雖然在自我介紹的時候,也會念出完整的中文名字,但大家因為發音障礙,還是用Ting來叫我,已對此感到滿足的我,卻遇到了一位同事,在看過我的簽名後,便問我是不是這才是我完整的名字?也問我這個名字該怎麼正確的發音,他一遍又一遍地問,想把每一個抑揚頓挫念正確,只是簡單的三個字,努力想學習並且記住的模樣,至今依然深刻在腦海之中。爾後,每一次的見面,他也都用完整的中文名字稱呼我,直到工作結束的最後一天,我對他說,他是唯一一個記住並且稱呼我完整中文名字的美國人,並和他分享了當初用「Linda」介紹自己時發生的糗事。他認為美國文化造成如此的命名方式是愚蠢的,那些「美國名字」對我們而言是毫無意義的,他覺得本來就應該用正確的名字來稱呼每一個朋友,只是簡單的回應,卻帶給我深深的感動,雖然我只有跟說他一句「Thank you」和一個深深的擁抱;但我知道,在乎你的人,會認真、努力得牢牢記得你的名字。

當我們介紹自己的時候,有感到驕傲嗎?

回國後,想起這段故事,也回想起兒時那堂國文課,老師要我們分享自己名字的由來,「希望你長的亭亭玉立啊!」一邊吃著晚餐的媽媽這樣回答我,那些父母透過命名對孩子的期許,應該是如此得特別,如此值得珍惜,又是如此令我們感到驕傲的不是嗎?現在,再重新看看我們,用這個名字介紹自己的你/妳,也能感到驕傲嗎?當然,我並不是認為不該擁有「英文名字」,我完全同意在其他的國家,必須用當地的文字來命名;但我強調的是「名字」之於自己的意義,無論是名字或是每項代表自己的作品,都該被用心賦予,既然名字代表的是你,你想要如何介紹自己呢?書中喜愛的角色、電影的主角、曲中的名字,當然,也可以轉譯自己的中文名字;不過最重要的是,你是誰,想用什麼來代表你自己?又想要別人怎麼認識妳?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