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硬尬建商!為了避免建商「虛坪灌水」製造低房價假象,北市府首推「實坪制」…公設不再納入坪數裡!

柯P硬尬建商!為了避免建商「虛坪灌水」製造低房價假象,北市府首推「實坪制」…公設不再納入坪數裡!

許多人感嘆在台北市買房不易,日前也有網友提出高房價的原因之一,就是建商大多採取「非實坪制」,將非居住區域的公設空間算到房價內,導致房價居高不下。台北市地政局也表示,會向中央提出修法建議,希望全面推動買屋實坪制。

▼民眾買屋時容易被建商「灌虛坪」,買到的公設比可能動輒三、四成,而建物坪數也因為灌水,甚至創造出「單坪價格頗低」的假象。日前有網友在公策平台提議,房價應改實坪制計價,公設坪數可登記但不計價。

▼在達到復議門檻後,台北市地政局也召開記者會回應,表示現行法規寬鬆,建物測量的登記面積可多於使用執照面積,造成附屬建物、公共設施灌入坪數計價的情況;所以陽台、屋簷、雨遮、法定騎樓、防空避難設備、停車空間、機電設備、安全梯、管理委員會使用空間等,都有可能列入坪數,也導致房價混淆。

▼地政局也建議說,如果要施行實坪制,可由4點改進,包括以牆心為界測繪登記,避免牆柱納入計價面積,另外突出牆心的陽台、屋簷、雨遮等設施,則不予測繪登記。車位不以「單獨所有權」計價,直接納入規約規範,權狀不登記車位編號及持分面積,也不登記個人持有公設的持分面積。

▼由於實坪制屬於中央權責,台北市地政局也表示會向內政部提案並建議,研討是否修法,來分段實施實坪制。至於已經買房屋的民眾也不必擔心,依照法規不會「溯及既往」的原則來說,已買的房屋坪數是不會縮水的。

網友也發表意見說:「台灣不知道為什麼整天把公設灌進坪數,結果在台灣你買了個所謂五十坪的房子,通常室內可用面積都沒有三十坪。唉,想想台灣人真的很可悲,辛苦了一輩子賺的錢,只能買到被灌水後的坪數。」認為先前政府可能都懼於建商壓力,不敢修正。

不少網友也認為柯P因為沒有傳統政客的包袱,期許他能在實坪制上「開刀」,解決這個不合理的現象,改變許多人買房的困境!不知道這個呼聲是否能被聽見呢?

來源: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本文經過授權請勿轉載,看更多文章請到 bomb01.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