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寫實素描訣竅是造型藝術的基礎

來自一位大師的自述心得:

素描:是指運用鉛筆或者炭筆之類的單色調黑色美術用筆對物體進行刻畫,只強調明度而不強調色彩的繪畫形式,通常用單色來完成的繪畫。

注重結構和明暗,並用明暗關係在二維平面上表現三維立體的藝術效果。

是造型藝術的基礎。

“素描”是一個很古老的詞語,許多人都已經為它下了無數的定義、做了無數的解釋和圖示,似乎不需我再補充點什麼了,我只需多去圖書館看看書、多問問老師、多畫幾張靜物、石膏像、人體和速寫就可以學好素描,我以前確實是這麼想的。但我沒有想到我現在能這樣迷上素描,花一年多時間來畫素描、研究素描,用整整三個週的時間來畫一張“全因素”的素描。更沒想到這種寫實性素描還能有如此豐富的表現力和生命力,它改變了我對許多問題的看法,藉此機會我想談一下我對於寫實性素描的一些理解。

首先,素描是油畫的基礎,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素描就有什麼樣的油畫,每一種流派和風格的油畫作品都相應於各不相同的素描基礎,要畫寫實性油畫就需要寫實性素描基礎。

寫實性素描一直以來都是在教學當中扮演“基本功”的角色,我們大概都是從學習如何拿鉛筆劃一個球體或立方體開始我們的學習繪畫之路的,我記得在這期間老師們大都是教給我們一種所謂整體觀察的方法,教給我們三大面無調子、透視、人體基本比例,還有寧贓勿淨、寧方勿園等等道理,這是為了讓我們具備再現物象的能力— —寫實能力,並一再使我們相信這是畫好油畫的基礎。

但現在好像世道變了,各種繪畫流派在中國都有了,表面上看來寫實性繪畫不太吃香,寫實性素描的日子也不好過。有些人甚至提出素描基礎夠用了,我們已經不需要寫實性素描訓練了,應該把寫實性素描訓練從基礎教學中剔除,其實他們是把繪畫的範圍定義窄了,進而把素描基礎的範圍定義窄了。

畫的寫實畫沒有錯,寫實有寫實的魅力,而且這完全是因人而異的,藝術的發展方向本來就不是由幾個理論家決定的。

畫寫實的素描更沒有錯,關鍵是你要畫什麼樣的油畫,你要發展出什麼樣的藝術表現形式你就需要什麼樣的素描基礎。

我要畫出在空間中的人體,就需要學習如何用素描畫出在空間之中的人物形體的基本功。

我要在我的作品中畫出物體間正確的比例透視關係,那我就需要掌握一種如何正確找准物體之間比例、透視關係的素描基本功,在寫生中更多得注意各物體之間的色調、質感等的表現就不是很重要了。

如果一個學生希望將來成為個“表現主義”藝術家,把一張人體素描畫的面面俱到大概就沒有必要了。所以,沒有基本功夠用不夠用的,只有你需要什麼樣的。

在出國看到了達芬奇和倫勃朗等大師的原作後,我深深地感到我們的寫實能力還差得很遠,現在寫實的繪畫不少,各種風格都有,有學這個的、學那個的,就是沒幾個學到位的,還真沒幾個畫到“超寫實的”,其實都是因為素描上還沒到位,我們的寫實性素描基本功不是夠了而是還遠遠不夠。

其次,我認為素描就應該是寫實的,不存在非寫實的素描。寫實性素描應該是人的一種對自然界最樸素的描繪方式。

一方面,它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興趣點、個性和其身體內部那種神秘的氣質,它是每一個人的個性的最樸素的表現。倫勃朗和達芬奇的素描差別很大,何爾拜因和丟了的素描就是外行人看來也能感覺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這些差異都是他們獨特的個性不同所造成的結果。

另一方面,一幅素描作品必然是自然的反映,不存在超自然的素描,它反映的可能僅是自然現象的某一方面的要素,但無論達芬奇的素描手稿還是倫勃朗的小銅版畫,它們都是源於自然、源於生活、源於我們人類可見的世界。

因此,每一個物體都存在於光線的包圍中,有光、有影、有虛、有實,一個正常人的眼睛看到的理應是一個存在與空間之中的完整的形體,有近、有遠、有前、有後,這不是魚的眼睛、牛的眼睛、蜻蜓的眼睛所能夠看得到的。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是“現實的”,無需“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用牛眼觀察”,我必須相信我眼前的世界是真實可信的,並把這一信息通過作品傳達給觀眾。

必須被作品中所反映的真實性所感動,才有可能感動別人。我們應該努力去學習、去研究、去試驗,以“再現”出我們眼前的現實,既為寫實。

關於“超寫實”,它應該是屬於寫實的範疇的,是更進一步的寫實,更驚人的再現。最近,也出現了所謂“超寫實”的素描作品,但好像更像是黑白照片,更像是一種帶有觀念性的特殊的藝術形式。現在,對何謂“超寫實”的素描定義還不是很一致,字面上講是“超級寫實”,它和寫實的最高境界是完全一致的,但實的點不一定一樣,因為每一個人認為的“真實”肯定是有微小的差別的。在我看來,一幅寫實性素描作品只要在所有因素都照顧到的情況下,在個別點上(比如黑白、空間、比例等等)有重點、獨到的側重就應該算是“超寫實”的作品了。

總之,不管是寫實還是超寫實都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努力追求,去發現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真實到底是什麼。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