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專找9類人,測量骨密度:一個公式就夠了

全球約有2億女性患有骨質疏鬆症,60-70歲之間的女性約1/3患有骨質疏鬆症,80歲以上的女性約2/3患有骨質疏鬆症,約1 /5的50歲以上的男性會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骨質疏鬆症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病。

你的“骨密度“達標了嗎?

骨密度低,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就升高。日本鳥取大學醫學部教授萩野浩給出了一套計算公式,可利用自身的體重和年齡估算出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程度。

骨密度風險=(體重-年齡)*0.2

如果結果小於-4 ,則表明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高;結果在-4~-1之間,則屬於中度風險;如果大於-1,則說明風險小。

例如:一個人體重45公斤,年齡70歲,那麼他的骨密度風險=(45-70)*0.2=-5,說明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高。

專家解釋,體重越輕的人,得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就越高,如果自測風險程度高於中等風險,建議去醫院做骨密度檢查。

骨質疏鬆的特點和危害

骨質疏鬆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

它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無聲無息

骨質疏鬆在多數時候並沒有症狀,因此醫學上稱其為“寂靜的流行病”。老年人只有當骨量流失達到比較嚴重的程度,發生腰背疼痛、身高縮短、甚至骨折時,才會對骨質疏鬆引起重視。

2重女輕男

患有骨質疏鬆症的男女比為3:7,因為女性在絕經後卵巢功能衰退,在雌激素驟然減少的同時,也會加速骨量流失,加重骨質疏鬆症狀。

3伴隨年齡而增長

隨著年齡增加,骨質疏鬆症的患病率相繼上升。有研究表明:50~59歲的人的患病率為10%,60~69歲的患病率為46%,而70~79歲的人的患病率達到了54%。

需要重視的是,骨質疏鬆在早期並沒有特別的症狀。很多人認為人到中年,人老骨脆是自然發展規律,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然而,它的傷害卻是巨大的。

危害一引發骨折

輕微外力即可導致骨折,如咳嗽可發生肋骨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引發或加重心腦血管並發症,導致肺感染和褥瘡等多種並發症的發生,嚴重的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危害二骨痛

嚴重骨痛會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飲食和睡眠等,導致病人生活無規律,牙齒過早脫落。研究表明,骨質疏鬆患者中有60%的人出現不同程度骨痛。

危害三駝背

65歲患者身高可縮短4公分,75歲患者可縮短9公分。

最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的9類人

1、女性為易患骨質疏鬆症人群,尤其是絕經後的女性更是高危人群;

2、中老年人群

3、有不良嗜好的人,如愛吸煙、酗酒、喝咖啡者

4、挑食的人

5、過度消瘦的人

6、維生素缺乏人群

7、慢性肝病、慢性腎病患者

8、長期服藥者,如長期用激素的人

9、其他人群,如腫瘤患者

妙手醫生提醒:女性、疾病、日照不足、運動過於劇烈或過少、不良生活習性、藥物、骨質疏鬆家族史等都是骨質疏鬆症高發的危險因素。如果具有以上1個或多個危險因素,那麼發生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風險將大大增加,最好去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測。

三個動作防骨質疏鬆

1補鈣篇

補鈣是防治骨質疏鬆症的“基礎措施”。

吃鈣片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分次服用比一次服用吸收量多;

2、與飯同服或飯後即服,胃酸多利於吸收,適合低胃酸者;

3、若胃酸正常,主張兩餐之間服鈣劑,因鈣劑與飯同服會影響鐵的吸收;

4、咬碎服,體表面積增加,利於吸收;

5、睡前服,能減少夜間骨鈣丟失。

2運動篇

通過運動增加骨骼負荷,可刺激成骨細胞生成,強健骨骼,增加骨量。平時不妨多做以下三個動作,可有效改善骨質疏鬆問題。

腳跟起落

腳跟併攏站立,腳尖打開呈30度,雙手叉腰,腳跟一起一落,每次做10~20遍,一天3次。腳跟起落運動能對大腿根部施壓,起到增強大腿骨骼的效果,同時能使小腿肚肌肉得到鍛煉。

仰面背肌伸展

趴在毯子或床上,雙手交叉放在脖子後面,緩緩挺起上身,同時腳壓在地上或床上保持不動,這個動作堅持5~10秒,並緩緩吐氣,然後還原姿勢。一次做15遍,一天一次即可。注意頸部不要壓得太緊,上身挺起高度量力而行,該運動通過鍛煉背肌可增強腰椎骨。

下蹲

站立,兩腳張開呈30度,略比肩寬。兩臂前伸,腰部發力緩緩下蹲,膝蓋呈90度,注意膝蓋不要超出腳尖,整個過程約10秒,然後站直。一次做5遍,一天做3次。下蹲運動可增強大腿肌肉和臀肌,進而增強對上半身骨骼的支撐。

妙手醫生提醒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除了緩解症狀、減少骨量丟失之外,最終的目的是防止骨折發生。為了降低骨折危險,還需要改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補充適當的營養。如果患有骨質疏鬆,應及早到專業醫生處就診,將基礎治療和藥物輔助結合起來。

骨質疏鬆專找9類人,測量骨密度:一個公式就夠了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