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錯魚可能會致命!這「五大魚類」比水銀還毒,去市場千萬要避開!& 買豬肉時,這3種肉不能要

魚產是人類最適合攝取的海鮮食物,而且是DHA、Omega3脂肪酸等重要來源,但隨著人工養殖漁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海鮮類進入到消費者的選項之中,但是這些進口海鮮可能隱藏的健康危機,你究竟知道多少?

根據美國健康媒體《OrganicLife》報導指出,不少魚類因為食物鏈的關係,體內蘊藏著人類製造的毒素和汙染,且往往在未經檢驗之前就已被消費者吃下肚,購買下列魚類時尤須特別注意:

1.鯊魚

鯊魚以水母、海南牛鼻鱝等魚類為食,處於海中食物鏈頂端,是海洋魚類中含汞量最高的一種魚,大量補食鯊魚更會導致生態係失衡,建議多吃比目魚、鯖魚來代替。

2.大西洋鮪魚

紐約時報曾分析指出,大西洋的藍鰭鮪魚是所有鮪魚中含汞量最高的,建議改買長鰭鮪魚或野生補獲的鮭魚,才不會吃進過多的汞。

3.養殖鮭魚

養殖的鮭魚因為抗生素、寄生蟲,以及漁場的汙染,還可能有基改的潛在風險,消費者往往在不知情的狀況買到養殖鮭魚,建議先問清來源再選購。

4.進口蝦

進口的養殖蝦最大問題在於養殖過程中會使用大量抗生素,以及化學物質殘留物和大腸桿菌,建議多購買國內海鮮。

5.進口鯰魚

尤其是越南進口的鯰魚,含有大量的抗生素,盡可能選購非進口的鯰魚。

6.鰻魚

鰻魚滋補養血,是養生者與孕婦的良好食補材料,但美洲進口的黃色、銀色鰻魚,體內有多氯聯苯(致癌物質)和高度的汞汙染,一定要避免選購進口(特別是美洲)的鰻魚類。

買豬肉時,這3種肉不能要!常吃會傷害身體,很多主婦還不知道!

買豬肉時,這3種肉不能要!常吃會傷害身體,很多主婦還不知道!說到豬肉,這是大家都很常吃的吧?豬肉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一般人都喜歡吃,是一種日常飲食,有的人每天都在吃!但就是這樣一種日常食物,不稀奇的食物,在吃的時候,在買的時候,也要注意很多!這3種肉,就是不能要的,尤其只作為家中的主婦,更是要知道啦!

豬肉含有豐厚的蛋白質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等養分成分 。

豬肉是日常日子的首要副食品,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效果。凡病後體弱、產後血虛、面黃贏瘦者,皆可用之作養分滋補之品。但是有這麼3種豬肉,是不能食用的。

首先,這豬頸肉是豬身上很不錯的一處肉,是後頸到肩胛骨的肉,但是這「豬血脖肉」則恰恰相反,扔在地上連狗都不吃。

這就是我們殺豬時常常下刀的那個地方,屬於豬脖子兩邊到下巴的那部分肉。為什麼不能吃呢?要知道脖子上都是淋巴!而淋巴是幹嘛用的?那就是排毒。血脖肉中含有很多的淋巴結、甲狀腺、脂肪瘤等,每一樣都含有很多毒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說,這種豬血脖肉是不能吃的,在市場上看到了,萬萬不要買回家吃。

但是依舊有人拿豬血脖肉充當肉餡做成食物賣給無辜的消費者。所以說盡量不要在外面買肉餡啥的。

還有就是肉筋發黃的肉:有時看到肉質顏色不正常的不要買,太粉太暗太紅都不買,因為這些肉都是不太正常的肉,尤其是肉筋發黃的肉可能是放了很久,有感染的肉。還有有時候我們看到的肉的顏色不統一,有某部分明顯就是不健康的肉,那麼就一定不要去買。

表面油亮、脂肪呈現羊脂玉狀半透明的豬肉!

這種豬肉一般都是泔水豬肉。泔水油性很大,用泔水喂出來的豬肉油性也很大,所以表面看上去油光發亮。

泔水豬肉的營養結構很不合理,同時泔水豬肉內含細菌量經常是超標的,因此這種豬肉千萬不能買。所以說買豬肉時,這3種肉不能要!常吃會傷害身體,大家現在知道了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選擇肉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新鮮肉:一般放血良好,肉呈鮮紅色或淡紅色,切面有光澤而無血液,肉質嫩軟,呈白色,肉皮平整光滑,呈白色或淡紅色,有鮮味,外表微干或濕潤,新鮮肉有一種特殊的鮮味,沒有酸氣或黴臭氣。我們還可以用手指壓下豬肉,豬肉要有彈性,如果用力按壓,豬肉能迅速地恢復原狀,如果癱軟下去則肉質就比較不好;再用手摸下豬肉表面,表面有點干或略顯濕潤而且不粘手。如果粘手則不是新鮮的豬肉。

豬肉的食用方法:

豬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比較細、筋少,如橫切,炒熟後變得凌亂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豬肉不宜長時間泡水。豬肉烹調前莫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同時口味也欠佳。

https://mini.eastday.com/a/180110182801386.html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