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戰鬥老照片 戰場遍及中國,內蒙,滿州,新馬,南太平洋. (圖15張)

1/15 日軍鐵路巡邏隊

2/15 日本工兵在江西架設浮橋

3/15 新加坡英軍向日軍投降

4/15 佔領天津後的日本兵。

5/15 在內蒙古草原上的日軍騎兵。

6/15 兩名日本藝伎慰問受傷的日本傷兵。

7/15 日軍在94式坦克的掩護下前進。

8/15 日軍在中國某山區紮營

9/15 兩名外國修女在日軍的監督下包紮一名受傷中國士兵。

10/15 在滿洲裡火車站的兩名日本兵。

11/15 南太平洋,日軍給零式戰鬥機加油。

12/15 蘇軍舉白手帕向日軍投降

13/15 攻佔上海的日本兵。

14/15 在馬來西亞柔佛州柔佛巴魯伏擊英軍的日本兵。

15/15 被俘虜的中國軍人

============

二戰末屏南日軍戰鬥司令部 堡壘工事讓人震撼

縣文化處長吳錦發說,目前碉堡留存數量以佳冬、新埤等客莊最多,最高的碉堡坐落佳冬鄉石光見,有3層樓高,是當時日本陸軍的「前進觀測塔」,功用是觀測海面可能從枋寮、佳冬、林邊登陸台灣的同盟國敵船,配有全台唯一的測距儀並兼無線電站功用,因是觀測用,比一般機關槍炮戰鬥的碉堡(馬特洛塔)還高。

最讓人震撼的軍事防禦工事是春日鄉的「戰鬥司令部」,整座山被挖空,構築50公分至1公尺不等的厚實水泥牆體,設有高階將軍戰情參謀室、軍官起居室、發電機房、儲藏室、無線通信站、廁所等,周邊還設有觀測所、火砲陣地衛戊碉堡群等;吳錦發說,日軍研判最後決戰點在春日鄉,因此將司令部設在春日深山,軍團大本營在潮州。

他說,日軍在二戰末期考量台灣各地的戰略區位後,研判同盟國美軍若攻打台灣,最有可能從枋寮、佳冬、林邊登陸,因此把重兵集結屏東,並構築配置多層次的防禦工事,當時駐守屏東的第50師團長為中將階,全師團連同配屬部隊近2萬人,是主力部隊之一,當時高雄要塞司令官只是少將,屏東在東亞戰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文化處說,這群隨著要塞堡壘法廢除後解編的碉堡,見證了二戰歷史,為活化再利用,安排文資專家現勘,事後將提文資審議委員會討論,或登錄指定歷史建築、古蹟,或列文化景觀,目的是保存這群荒廢已久的軍事遺跡,進而成為地方的觀光文化資產。

二戰末期、日軍設在屏東縣春日鄉的戰鬥司令部,在要塞堡壘法廢除後解編;深山挖空、構...

二戰末期、日軍設在屏東縣春日鄉的戰鬥司令部,在要塞堡壘法廢除後解編;深山挖空、構築厚實牆體的大型防禦性軍事工程,讓人大受震撼。

最高的碉堡坐落屏東佳冬鄉石光見,有3層樓高,是當時日本陸軍的「前進觀測塔」。記者...

最高的碉堡坐落屏東佳冬鄉石光見,有3層樓高,是當時日本陸軍的「前進觀測塔」。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