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紙之亂掀波 台灣從上到下成本概念0分

▲這兩天許多民眾趕往賣場搶購衛生紙。(資料照片,王英豪攝)

衛生紙業者上周爆出3月喊漲,漲幅最高恐達3成,全台掀起「衛生紙之亂」,不僅實體賣場被搬空,就連網購平台也缺貨,「瘋囤衛生紙」儼然成了新全民運動,不過買成這樣真的劃算嗎?

網友 William Lin 分析,台灣人搶衛生紙、搶加油的基本根源在於基礎的小學、中學、高中教育沒有教到時間成本、機會成本、隱形成本的概念,這些概念都是到了大學教育或社會教育才出現,錯失了內化成為行動基礎的時間點。

William Lin 指出,全台下至平民百姓、上至政府高官,都極度欠缺成本概念,「所以台灣人很會算成本,都只算這些帳目上的成本,所以台灣人會cost down,但是看不到高薪人才後面的價值;台灣人會搶便宜,但是花一小時數百元的時間成本和油錢去搶衛生紙;政府叫窮,卻還請雇用專人去收每小時20元的停車費,忽略了背後雇用人員的薪水、退休金、行政管理成本、停車費寄單、催繳成本。」

言論一出,不少人深有同感,紛紛留言感嘆「台灣人看短線…」、「最可怕的是連企業主都這樣想」、「台灣人的時間不值錢,人力不值錢,都是用時間去換其他蠅頭小利,標準的窮爸爸思維」、「貪小便宜卻賠大成本!」、「搶了衛生紙,順便買了一大堆東西,這一波是賣場賺到了」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