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不花一塊錢,沒車、沒房,甚至連錢包都沒有,看似一無所有的她卻過上富足人生!

20年不花一分錢,她怎麼做到的?

富足人生

2018年一始,想必不少人已將賺錢,定為今年最大的目標之一。

但德國有位大媽卻與眾不同,她給自己立了個flag:今年不花一分錢。

並非譁眾取寵,也不是吹牛來博眼球,在不花錢這件事上,她已經堅持了整整20年。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年她不花一分錢,還遊遍德國、瑞典、義大利、澳洲等眾多國家。

她是如何做到的?

今天就來跟你們說說。 

1942年,海德瑪麗出生於東普魯士,一個富裕咖啡廠廠主的家庭,作為家裡的小公主,直到2歲她都幸福地活在保姆和哥哥的照料中。

然而很快二戰戰火燒到家鄉,父親被徵召入伍上了戰場,母親拉扯著幾個孩子踏上逃亡之路。

好不容易逃到北德海濱小城艾克福爾德市,保住一條命,家道卻從此敗落,一身破爛,一無所有。

突然從富有跌入貧窮,之後的幾年,年幼的海德瑪麗一直無法理解:

為什麼失去了財產和金錢,一家人在周圍眼中就變得一錢不值,莫非錢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

畢業後,海德瑪麗做起了老師,老師在德國是終生製,然而她卻在做了15年教師後,主動放棄鐵飯碗,改行當起心理醫生。

之後一個偶然的機遇,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一天海德瑪麗在廣播中聽到:加拿大一家鄉村公司突然倒閉後,當地人瞬間失業,為了把日子過下去,當地人組成了服務互助圈。

簡單點來說,就是你幫我修車,我幫你做飯,大家各自發揮特長,互相幫忙。

這個看似原始的做法,瞬間啟發了海德瑪麗。

當地有這麼多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為何不搞一個不受金錢限製,只靠自身價值來維繫的微型社會圈?

只要你有需要,不用付錢,拿自己的東西或服務交換即可,這樣的生活不是更純粹嗎?

說幹就幹,她馬上建立起一個服務互換圈,每天忙於收集資訊,記錄每個流浪漢需要的服務,以及他們能提供給別人的幫助。

本來海德瑪麗是想以此來幫助流浪漢滿足生活需求。 

沒過多久她便發現,退休老人,失業者以及普通人,同樣對此有極強的需要。

在這一簡單的物物交換和互幫互助的過程中,海德瑪麗深深感受到:

生活中人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並不多,但欲望推動著人們不斷獲取金錢,不斷無止境地買買買。

看著家裡滿滿當當的雜物,櫥櫃裡各色花樣的衣服,海德瑪麗決定:除非扔掉舊的,否則絕不買新的。

身邊的人都表示難以理解,心理醫生的工資也不低,何必過這種苦生活。

海德瑪麗回應道:「這是自己返璞歸真的一個過程,對貧富、物質和需求的認真思考。 

斷捨離,買的東西越來越少,生活簡單起來,心情卻輕鬆愉悅。

4年的時間,隨著互換圈越來越成功,海德瑪麗選擇隱退,向自己的下一個目標邁進,因為對她來說,這樣的生活仍未到極簡。

想起小時候,從富家公主變成一無所有的窮孩子,後來家境又好起來,蛻變成尊貴的少女,人生起起落落全都因為錢。

她想嘗試一下徹底擺脫金錢的束縛,過一年真正沒有錢的生活,「不花一分錢,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彼時恰好與丈夫分居,一兒一女也已成人,海德瑪麗毅然退掉租的房子,把傢俱和用不到的東西贈與他人,留一個行李箱保存衣物。 

從前衣食無憂,現在卻居無定所,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晚上不知睡哪的生活。

說海德瑪麗不焦慮恐懼,恐怕她自己都不信,但為了生存,她得逼著自己想辦法活下去。

現代生活離不開通訊,為了換取手機卡,她就為別人提供法語輔導課。

為了換取水果蔬菜,她就到商店幫忙打掃。

但這樣兩全其美的交易不常有,有時她不得不到菜市場,撿人家不要的食物。

至於睡覺的地方,她常常趁圈友出門度假時,幫他們照顧家中寵物,以此換得幾個星期不愁住宿。

有時候,海德瑪麗也會發揮特長,為別人提供心理諮詢,但堅持不收一分錢,只要能滿足自己,一項基本生活需求即可。

眨眼間一年過去,本來想體驗在現代社會中,沒錢能否活得下來,然後再恢復以前的正常生活。

結果她發現,自己越來越適應這種看上去不易的生活。

沒錢的日子,讓她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樂趣與自由,身體上的老毛病如腰酸背痛,也在不知不覺間痊癒。

甚至有次騎車,摔倒撞到尾骨,疼得抬不起身子,她也堅持不讓路人救護,而是裝著好多了的樣子,打電話請朋友把她送到她正在幫別人照看的家裡。

「我一躺就是三個星期,一點兒也不緊張。現在想起來,還挺驕傲的。我學會了耐心等待,等著疼痛慢慢過去。」

不再為存錢、花錢而耗費精力,她贏得了時間,也結實了無數重視金錢價值以外的朋友。

每一年她都在不同的家庭度過,看望兒孫時,便把各地的故事講給他們聽。

看著自己母親講得眉飛色舞,兒孫也不再為她的生活擔心。

在不斷交換生活的過程中,結識的眾多好朋友,也經常會邀請她到自己的城市、國家。

海德瑪麗就這樣,拖著一個行李箱,滿世界各地旅行。

每一處,都有未知的風景等著她,而她也在途中,結識了理念相同的男朋友。

「我不是慘澹的漂泊,也不是寄生蟲,我用自己的能力生活,用自己的友善換來別人的信任,和別人用心溝通,走到哪都是受歡迎的。」

她不僅更好地認識了自己,還影響了世界各地的人,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在她帶動下,德國各地開始建立不花錢組織,邀其做顧問,體驗短暫的不花錢生活。

「在最簡單的生活中,更好地認識自己。」

對有些人來說,我的活法是一種挑釁;但對另一些人而言,我則提供了一種答案。

海德瑪麗把10多年的經歷,寫成自傳《福從天降的實驗》,一經出版,便暢銷全球,眾多語言版本,在世界各地發行。

而她本人也被包括TED在內的各種節目邀請,分享自己對極簡生活對付出和索取的看法。

她的經歷甚至被拍成紀錄片:《Living Without Money》。

出書,上節目,拍紀錄片,20年沒碰過錢的海德瑪麗,一下子名利雙收。

但她卻沒有被這些收入、光環,打破原則。

只是這一次,她破天荒地收了出版社的稿費,但全部捐給了慈善機構。

沒房、沒車,甚至連錢包都沒有,71歲的海德瑪麗卻就此過上比無數人幸福的富足人生,而且一過就是20年。

「很多時候,你放棄得越多,內心就變得越自由。快樂與否,和賺多少錢無關。」

活出精彩人生,並不取決於你擁有的財富,而在於內心深處的豐盈。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