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情侶交往多年不結婚,剛分手就和下一任結婚?

為什麼有些情侶交往多年不結婚,剛分手就和下一任結婚?

01

蘇溪在朋友圈曬出了結婚照,新郎不是她交往了7年的男朋友小凱,而是一個剛認識三個月的男人。

我們都很驚訝,論長相,新郎遠遠不及小凱。微微發福的身材,不夠俊朗的面容,鬍子拉碴,活脫脫一個油膩中年大叔的模樣。

而小凱有著180+的身高,健身男孩,肌肉發達,加上穿衣有品,後面追著一屁股的小迷妹。

蘇溪曾經就是小迷妹中的一個。時間拉回到7年前,那時候,他們大一,一個學管理,一個學會計。

因為一次社團活動相識,蘇溪幾乎對小凱一見鍾情。她使盡一切笨拙的撩漢方法,最終抱得美男歸。

兩人都是初戀,剛在一起時,甜蜜又羞澀。這段戀情並不被大家看好,因為他們的脾氣秉性完全相反,在外人看來,沒有絲毫的共同點。

但是他們走過質疑、走過爭吵、走過分手季、走過異地,一晃就走過了7年。所有人都認為,假以時日,就能喝到他們的喜酒了。

不曾想到,就在去年聖誕節前夕,傳出他們分手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我驚訝又惋惜。難道這就是所謂的7年之癢嗎?

02

前段時間,蘇溪和我聊到這段感情,還是會掉眼淚。

她跟我大吐苦水:

我曾經許諾非小凱不嫁,可我真的不敢嫁。這麼多年,他的固執傲嬌的壞脾氣一點沒變,每次吵架都要把家裡的東西亂摔一通。

你知道嗎?我都不知道買了多少次碗和盤子了。現在畢業快兩年了,我月薪漲到8K,他還在5K。

我不是嫌棄他窮,我是嫌棄他不上進的樣子。

他每天下班就在家打遊戲,我無數次提醒他多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說多了,他煩我也煩,就不斷吵架。

這七年,矛盾和爭吵一直都有,以​​前沒有生活的壓力,有些事忍忍就過去了。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要考慮現實和未來。跟他在一起我真的累了,我想要安定了。

聽完蘇溪的話,我有些理解了。

可能很多人和蘇溪一樣,用大好的青春陪一個人從青澀走向成熟,從校園走向社會,他給了你最純粹的愛情,你給了他所有的第一次。

情到濃處,他許你天長地久,你在他的懷裡,抱得很緊,堅定的以為那諾言會成真。

你們甚至設計過自己的婚禮,想像過自己結婚生子的樣子。他說要生一個女兒,像你的,你說要生一個兒子,像他的。

用愛情編織的夢,真的很美好。那時候的你們,一定堅信夢想可以抵達,承諾一定會實現。

就這樣抱著憧憬和幻想,走過一年又一年。

回想起青蔥歲月,所有的快樂和痛苦,都與彼此有關,那是最珍貴的回憶。

為什麼有些情侶交往多年不結婚,剛分手就和下一任結婚?

03

愛的時候是真愛,分手的時候也真的很決絕。

至於分開的緣由,很難用“不愛了”三個字去衡量,它包含了更多。

但是所有的分開,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兩個人遇到了不可解決的問題,與主觀因素有關,與客觀因素有關。

可能是彼此的性格太強勢,都不願為彼此讓步,亦或是異地問題,兩人都不願妥協,去到對方的城市。

這些問題一直都存在,一直都沒得到解決。為什麼一直沒分手?因為彼此是真的相愛,這種愛深入骨髓,融於歲月。

於是,一次次爭吵,一次次妥協,一次次讓步,一次次放低自己的底線。同時,也意味著一次次無奈,一次次失望。

因為彼此的問題就像一條河流,橫亙在兩人之間,你們跨不過,也無法填滿那條河,大踏步走向對方。

吵多了會疲憊,失望積攢久了會麻木。到了二十五六歲,生活的壓力,現實的殘酷,激發了所有的矛盾。

其實,分手的種子早在多年前就埋下了,只是現在終於生根發芽了。

04

長大真的不是一件好事,你會為生活低頭,為現實妥協。

因為二十六歲的一年,和十六歲的一年,是不一樣長的。

十六歲的時候,我可以陪你五年十年,和你一起慢慢長大。

我可以飛蛾撲火,可以為了愛情不顧一切,不考慮房車,不考慮經濟狀況,愛你就真的單純的愛你。

到了二十六歲,你會發現時間變得越來越快,你身上要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這責任來自社會,來自家庭。

你會感到生活越來越難,你的不安和迷茫越來越多,因為你不能只考慮自己了。

對於愛情,你不再想要轟轟烈烈,更不想要海誓山盟,只想要一份平淡安穩的生活。

對方可能不高不帥,甚至你都沒有小鹿亂撞的感覺,你還是會選擇和他在一起。

因為他是適合婚姻的,他人品過硬,有責任心,有上進心,事業小有成就。

他沒有前任那麼多缺點,甚至比他條件要好得多。加上對你還不錯,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去選擇呢?

為什麼有些情侶交往多年不結婚,剛分手就和下一任結婚?

05

蘇溪的新郎就是這樣的,對方自主創業,成熟穩重,在生活和事業上,都不斷引領著她。

蘇溪說:

遇到他才發現原來兩個人的相處模式可以是這樣的,和前任在一起的時候,我就像個老媽子,什麼都要管著他。

他卻覺得一切理所當然,我生理期肚子疼,他連杯紅糖水都不願意給我衝。

和現任在一起,他很照顧我,連襪子都會幫我洗,也會幫我分擔家務。

我和他有相同的興趣愛好,三觀也合。

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心安和溫暖,所以他提到結婚,我馬上就答應了。

以前我總說,要嫁就嫁給愛情。聽完蘇溪的故事,我卻有了改觀。

或許愛情可以和婚姻無關,幸福也可以與內心深處的那個人無關。有些人適合愛情,有些人適合婚姻。

或許,最後牽著手和我們一生細水長流把風景看透的人,不是那個我們要不顧一切要去愛的人,而是那個可以給我們溫暖港灣的人。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