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燕育兒動態分析:怎麼做到讓兒子「有求必應」?掌握這7招,孩子想情商低都難!

都說教育子女很難,可是為什麼“別人家的寶寶”教起來就那麼容易。父母適當的教育,其實也在教育孩子要克制。這其中的尺度,是很多人把握不好的。如果你自己沒有辦法參透,那就多看看這種分析。說不定就能做的很好啦。特別是明星育兒,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他們好的一面,不是嗎。

1

地鐵上,

一個約3歲左右小女孩正在興奮地研究自己新買的貼紙書,

一旁的媽媽似乎很有興趣,

不停地“指手畫腳外加口若懸河”,

“寶貝,這個不對哦,小雞的頭應該貼在這裡,“

小女孩撇撇嘴,

不情願地將小雞頭撕下來重新貼了上去。

“寶貝,這個顏色錯了,小豬怎麼成了粉色的?”

“媽媽,難道你不知道佩奇就是粉色的嗎?”

說完扭過頭繼續貼。

“寶貝,來來,口渴了,喝點水……”

“寶貝,鞋子怎麼掉了,媽媽幫你扣上……”

“寶貝,你熱不熱,媽媽摸摸出汗沒……”

“寶貝,哎呀,這個又錯了,花怎麼長到天上了?”

一來二去,

小女孩將書仍在地上,

然後撅起嘴怒氣衝衝地瞪著媽媽。

“真不聽話,趕緊把書撿起來!”媽媽有些生氣。

小女孩低下頭看著被仍在地上的書,悶不做聲。

“知錯不改,不是好孩子!”媽媽狠狠的指著孩子的頭說。

孩子依舊一動不動,

突然,我發現,從小孩臉上默默地滴下幾滴眼淚,但她並沒有像其他小孩一樣大喊大叫,只是無聲地默默地哭著,

此刻,媽媽也靜音了,整個車廂終於安靜下來……

2

最近在追《媽媽是超人》,其中關於高情商小暖男嗯哼和沒問題媽媽霍思燕的一些生活片段,讓人受益匪淺。記錄下來共同學習。

情景

當你想讓孩子去做一件社會價值觀認可的事,

而孩子卻不願意,

經過一番開導,

孩子卻依舊與你各執己見,

相互都很難說服對方時,

你會怎麼做?

來我們看看霍思燕是怎麼做的:

這一天,

霍思燕想讓兒子將多餘的玩具送去義賣,

將收入捐給先心病患兒。

開場白:

用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表達觀點

媽媽:寶貝,我們家的玩具太多了,愛玩的,你挑出來。

不太玩的你放這個箱子,你願意嗎?

嗯哼:我願意。

媽媽:需要我幫你嗎?

嗯哼:不用,我自己來!

然後得意地看著媽媽說:嗯哼的事情自己做!

媽媽見兒子心情不錯,

讓兒子平等地坐到身旁,

認真地與兒子商量起來:

我們留下你平常喜歡的玩具,

不太玩的我們捐給更需要的人。

你願意嗎?

不願意。兒子毫無保留地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想法。

第二招: 耐心探尋孩子 內心的真實想法

隨後,媽媽耐心的問:為什麼呢?(想嘗試探索兒子內心怎麼想的。)

嗯哼:我只給你。

看來,嗯哼並不是完全自私不願意分享的,

只是作為孩子的本能,

誰會非常願意送走自己心愛的東西呢?

第三招:尊重

你的東西你有自己決定的權利

媽媽依舊很平靜,繼續耐心地引導:你知道玩具漂流嗎?

嗯哼:不知道。

媽媽:既然不知道,那媽媽就給你解釋下。

隨即,給兒子介紹了活動的意義。

同時,將身體移向兒子,

兩人依靠在一起,

並溫柔地告訴他:

媽媽在玩具分享這件事上從來都沒有強迫過你。

因為,我覺得:你的東西你有自己決定的權利。

嗯哼依舊不願意。

繼續向媽媽坦誠自己的內心:因為我還想玩啊,今天不玩,改天還要玩。

這完全是孩子的大實話。

畫外音:

如果你是媽媽,

在悉心教導、娓娓道來後,

寶貝依舊無動於衷,

你會怎麼辦?

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此刻,霍思燕卻沒有像某些媽媽一樣失去耐心,

而是完完全全站在兒子的角度來看待他的表現。

她說: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的,

如果他還沒有成長到這個階段,

我就可以選擇放棄。

慢慢來。

第四招:閉嘴

把自我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孩子

見孩子依舊不捨得,

霍思燕選擇了離開去倒杯水,

並在不遠處認真觀察兒子的舉動。

霍思燕的“這一離開”,

實則正好給予了兒子足夠的自我思考、自我修正的時間和空間。

就像雙方談判中,

進行到焦灼階段,

有經驗的談判者,

會找個合適的理由離開,

給彼此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冷靜思考。

其實這種“中斷”的方式,

同樣適用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人際關係,

包括夫妻,

包括上下級。

強迫孩子分享,

也許他學會的不是分享,

而是失去表達自我真情實感的能力。

第五招:擱置爭議

先做些共同喜歡的趣事

果然,

這招很有效,

經過自省的兒子有了動搖,

但是口頭上依舊還沒有放鬆說:

不想做的事不能一直閉著呀,

我都說了不願意了。

媽媽:那倒是。

嗯哼:我來決定要不要去。

媽媽:好啊。

隨即媽媽很好的轉移了兒子的注意力,

開始一起愉快地玩起洗手液,

試圖緩解兒子的情緒。

果然,

嗯哼看到神奇的泡泡,

終於重新露出了天真的笑容。

第六招:懂得示弱 平等相待

在兒子情緒恢復後,

霍思燕換了種方式試探:我們今天去當售貨員怎樣?

兒子很好奇問:“售貨員是什麼?”

霍思燕見有戲,繼續試探:

把玩具賣給別人。

然後小女生般祈求說:

我們去當售貨員好不好?(示弱,而不是強壓)

孩子內心覺得是媽媽與自己平等的,

開始有了繼續思考要不要做的原動力。

“權力強壓下”養出的乖孩子,

可能是一個膽怯到不得不委屈求全的心理受傷的孩子。

嗯哼默默地走開,

內心開始理性地思考。

而霍思燕是怎麼做的呢?

拖著下巴,

像個安安靜靜期待王子給予答案的小公主。

把空間和權力都留給兒子。

第七招: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靜靜等待了一會,

見兒子沒有回答。

她又主動給臺階:

我們去看看好不好?

如果你不願意,

我們再把玩具帶回來。

小馬過河。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很多時候,

困難都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

落幕:

智慧的媽媽必定有個情商高的寶貝

數個回合下來,

嗯哼終於心甘情願的答應了。

兒子答應後,

霍思燕立馬坐到兒子面前,

兩人用特有的方式擊掌,

同時,

真誠地表揚兒子:

你真棒!

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

有進步的時候,

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與肯定,

這會讓你擁有一個自信陽光的孩子。

但是,

也應該注意,

不吝嗇表揚也不能濫用表揚,

適可而止,

過猶不及的道理,

相信大家都懂。

3

昨天偶遇一位姐姐,

人稱飛媽,

是一個讓人看到就覺得喜氣洋洋的人。

曾經和她共事時,

常常聽到她爽朗的笑聲,

她有一個十多歲的兒子,

說是兒子,

外人卻覺得他們親如姐弟,勝似密友。

我很好奇,

想取取經,

便問道:

你是如何和兒子成為好朋友的?

她告訴我:

對待孩子,一定要真誠以待,像朋友一樣,

娃娃比你我聰明智慧。

我說:是啊,

很多大人就是不懂“尊重”,

總是打著愛的旗號“強壓”孩子。

突然,

她的一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想,

這就是他們親如姐弟的錦囊之一吧:

我給了兒子一個權力——就是可以隨時讓我閉嘴!

她告訴兒子:

沒有人有資格浪費你的時間,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不對或沒感同身受或暫時不能接受,

你隨時可以讓我閉嘴,

我們下次再溝通。

我聽後隔著螢幕拼命點頭。

隨後,

她驕傲地告訴我:

我兒子從未用過這個權力!

我相信,

被媽媽尊重的孩子必定也會尊重媽媽,

被平等對待的孩子必定擁有愛世界、愛生活的能力。

高情商的媽媽也必定會擁有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飛媽的這個觀點值得所有媽媽學習,

我相信,

這也是孩子們最期待的福音。

相信大家都不想成為孩子口中的“唐僧轉世”,

那就請謹記適時“閉嘴”。

共勉!

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大多數時候,我們說得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懂與不懂,不多說。心亂心靜,慢慢說。若真沒話,就別說。

你今天打著愛之名嘮叨了嗎?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