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也「偏科」嗎:孩子需要搶先一步的科學啟蒙

機器人也「偏科」嗎:孩子需要搶先一步的科學啟蒙

相信大家都覺得人工智能是非常厲害吧,既能在圍棋界完敗人類,又能夠寫《哈利波特》的續集,還能夠自己創造出AI,簡直就好像希臘神話中創造世界的神一樣無所不能。

但是告訴你哦,其實AI也沒有那麼無所不能,它也是有軟肋有弱點的,它有可能跟有些同學一樣,也會偏科。

那麼,看似無所不能的機器人也偏科嗎?

是的,在日本,就有一個名為“東蘿卜君”(Torobo-kun)的AI誓要考到日本最好的大學——東京大學,參加了好幾屆日本高考,結果呢?雖然他幾次的高考分數都高於平均分,已經足以被大多數的日本大學錄取,但還是考不上名校東京大學。那是為什麼呢?

在機器人眼裡,一切的信息都會轉化為數字,所以數學肯定是機器人最容易拿分的學科, 在這次高考中,數學是機器人東蘿卜君獲得最高分的學科。但是,像在歷史、政治的考試當中,他的表現就讓人有點小失望了。

機器人也「偏科」嗎:孩子需要搶先一步的科學啟蒙

專家難以攻克人工智能的閱讀理解能力

為什麼對於人工智能來說,歷史、政治這一類的文科,要比數學這樣的理科難呢?

這是因為,文科的考試題目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學計算,要讀懂這些題目必須要有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不是說知道每個字的讀音、每個句子的語法就可以了,而是要有大量的背景知識,幫助理解文字背後的深層意思。

比如說,在歷史考卷上就有這樣的一道題目:曹丕的父親是誰?這個題目,對於東蘿卜君來說,就比計算數學裡的微積分方程式還更難。

為什麼呢?即便AI已經知道曹丕是誰,曹操是誰,但是因為他沒有在人類社會裡生活過,沒有人類的常識,他沒辦法理解父子關系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他不理解家庭的概念,不知道什麼是血緣關系。所以它不懂如何通過這些常識來推理出“曹丕的父親就是曹操”這個答案。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

不僅僅是文科,像數學、物理這樣的理科的題目,都需要首先讀懂語言文字,才能理解這題目。

要AI理解語言文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語言文字背後包含了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常識,更包含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觀察和了解。人工智能,或者說現階段的弱人工智能,根本就不具備閱讀理解能力。而且,科學家一直無法攻克這個難關。

發明東蘿卜君的科研團隊甚至在去年宣布,由於閱讀理解能力一直無法進步,東蘿卜君不得不放棄高考。

機器人也「偏科」嗎:孩子需要搶先一步的科學啟蒙

原來人工智能聽不懂人類的語言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疑惑,欸?Siri和智能音箱不是能聽懂我們的話嗎?為什麼你又說他不能理解我們的話了呢?

無論是Siri也好,智能音箱也好,實際上他根本就沒有真正地“聽懂”人話,它只是通過人類提前設定好的程序,根據它捕捉到的關鍵詞來輸出相應的例子來回答而已。

你可能還是會疑惑:真的嗎?你怎麼證明機器人聽不懂人話?他們能夠如此自如地回答問題,就跟真正聽懂了沒有兩樣呀?

其實,你這樣想就不對了。我來告訴你,就算機器能夠做到對答如流,也不能證明機器人就能理解人類的語言。

機器人也「偏科」嗎:孩子需要搶先一步的科學啟蒙

曾經有一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哲學教授,約翰·希爾勒,提出過一個思想實驗來證明機器人即使不理解人類的語言,也可以和人類交流。這個實驗叫中文房間測試。 

實驗怎麼做的呢?把一個只會英語完全不懂中文的英國人關在一間只一個開口的密閉房間。房間的外面有另一個人,它們通過唯一的開口用“傳紙條”這樣的方式來聊天,房間外的人不斷向房間內的人遞給他用中文寫成的問題。

但是,這個英國人不懂中文,房間裡什麼都沒有,只有一本用英文寫成的手冊教他如何回答中文問題。這個英國人就按照英文手冊的說明,一步一步地將中文好像做拼圖一樣,拼成通順的句子,形成了答案遞出了房間。

實際上,英國人根本不需要理解每個圖,或者說每個漢字,背後到底什麼含義。

機器人也「偏科」嗎:孩子需要搶先一步的科學啟蒙

這樣看來,兩個人在交流過程中完全沒有障礙啊,簡直可以說是對答如流,所以外面的人覺得裡面的人會肯定是會中文的,但實際上房間裡的人對中文一無所知的。

這個實驗也可以間接說明,即使AI不理解語言,但是只要你給他提前設定無數條的習慣用語、比如說常用中文1000句等等,他也可以和你對答如流,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真正懂我們人類的語言。

所以你現在知道,為什麼AI比較擅長處理單純和數字、計算相關的科目或領域,但是和語言文字相關的,並不是這麼擅長。

究根到底,就是語言不像數學一樣有公式、有定理、有標准、有邏輯,語言從誕生之初就是沒有什麼規則可言的,他跟圍棋不一樣,圍棋即使千變萬化也是有規律可循的,而語言是活的,他背後承載的是我們人類的文化,他就像我們人類生命一樣的永遠在變化。

當然,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人類對自己語言的原理了解也極為有限,更何況去教會機器理解並運用。所以教機器人去理解人類的語言是一個科學家目前遇到比較大的難題。

思考:能攻克AI的語言關嗎?你期待的世界是怎麼樣的?

機器人也「偏科」嗎:孩子需要搶先一步的科學啟蒙

那同學們你覺得以後的AI是否能真正理解我們人類的語言和文字呢?如果這一天真的來臨,你所處的世界又會變成怎麼樣呢?

今天我們聊了AI機器人也會偏科的話題,AI之所以更擅長數學是因為所有的信息在他眼裡都是數字,他不擅長理解語言文字是因為人類的語言背後是人類的文化,它和單純的數字、計算不一樣,沒有規則可言;加上人類本身對自己的語言認識也有限,這對於教會機器人真正理解人類語言開說是是一道極大的難題。

但科學家們似乎並沒有放棄,反而是積極在努力的攻克AI的語言關,或許用不了幾年,你們上大學的時候隔壁就會坐著個金屬皮膚的機器人同學了,你期待嗎?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