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大立光三大利多助威 拚買盤回籠

簡威瑟/台北報導

 股王大立光今(16)日除息,是台股指標股除息壓軸大戲,每股配發72.5元創台股紀錄,總計將發出97.25億元現金。依據外資持股50.07%、67,161張計算,外資法人將可獲得近50億元。隨著大立光股價過去三日已回檔1成,除息過後的股價將更具吸引力,力拼資金回籠。

 外資對股王大立光除權息,關注度雖較可一次豪取逾1,600億元的權值王台積電略低,卻有更大的意義:蘋果供應鏈離新iPhone發表時間越來越近,受系統性風險牽累導致股價下挫後,能不能迅速起身重新引領大盤,至為關鍵。

 法人指出,大立光股價可望從除息日開始反彈,有三大利多助威:蘋果股價創高、iPhone拉貨旺季、大立光競爭對手舜宇光財報失利。

 回顧國際機構法人自7月下旬以來,對大立光開始獲利了結,但近三個交易日主要是受國際風險大增、台股大跌影響,才會加速國際資金出脫持股,外資分析師直言,大立光股價走弱與基本面無關。

 包括德意志、摩根大通、美林、花旗環球、野村、大和資本、瑞信、匯豐、裡昂證券、元大投顧等,全面看好大立光受惠蘋果新機發表,以及來年的鏡頭規格升級商機,推測合理股價最高突破6,000元。

 摩根士丹利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施曉娟研判,蘋果所有新iPhone將順利在8、9月進入組裝,意味所有零組件供應瓶頸已完全消除。

 天風國際證券研究與策略部副總監郭明錤,不僅看好新iPhone帶來的換機效應外,更預言蘋果的服務、擴增實境(AR)與Apple Car將創造蘋果下一個兆美元市值,估計AR眼鏡將在2020年發售,Apple Car則將在2023~2025年問世。

 也就是說,當蘋果未來數年在主要硬體產品仍能持續成長,搭配新趨勢的威力,身為供應鏈指標的企業,在投資氣氛上也會受到激勵。

 另一方面,大立光競爭對手舜宇光財報公布後股價重挫,元大投顧剖析,舜宇光上半年財報不如預期,部分原因就是來自高階LCM業務面臨大立光強勢競爭。外資分析師也說,市場上雖對舜宇光財報有各種解讀,或擔憂智慧型手機銷售成長力弱化,然法人更願意接受「對手表現不佳、更有利大立光鞏固地位」的想法。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