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挑戰底線吸引大人注意,小心是沒自信的徵兆

你有沒有發現,小孩有時很奇怪,明知道會被你罵,仍常犯……

「我已經說不可以在家裡玩球了!你到底要我講幾遍……」或者是「哥哥,你為什麼又咬弟弟,你不知道不可以咬人嗎?」這些的劇情在妳們家是否也曾上演?這是怎麼一回事?小孩就是愛挑戰大人底線?小孩搞不清楚狀況?吸引大人注意力?

對,沒錯,就是要引起你的注意!

一個媽媽在忙,叫孩子自己先好好玩,結果孩子不但不聽,一直吵媽媽,還來把媽媽正在打的資料按掉。媽媽説,真的很想揍下去,因為常常講了幾百次,孩子也知道不可以,但為何寧願要討駡、要挑戰我的底線呢?孩子的心理,媽媽恐怕沒搞懂:2歳挑戰底線:是發現行為可以控制大人反應3歲挑戰底線:是要人家關注他4歲挑戰底線:常常是要刷存在感5、6歲後挑戰底線:有時跟自信不足有關現代爸媽真的升級懂孩子的心理,他們的情緒才會被教的好。方法在這一篇及「教養的秘密」裡,快來升級吧!

就算被罵,也是一種被關注

我們都知道小孩天生就需要大人的關注和讚美,大多數的孩子也都善於勾引大人的注意力。

究竟我的注意力給得太多還是太少?每個人心中的那把尺可能不一樣,但重點是別讓孩子從「想要」注意力變成「需要」注意力,當孩子沒有獲得足夠的注意力時,他們就會採取發脾氣、爆發、不斷地嘮叨、挑釁或其他惱人的行為。

他們心想「假如我表現好你們都沒注意到,那我就要表現不好,你們就會注意!」我們稱之為用錯誤行為尋求注意力,這樣的行為不處理,在未來,孩子有可能衍生出更多的脫序行為,注意力缺損過動症(ADHD)或對立性反抗症(ODD)就常被學者認為有注意力尋求的狀況。

被關注,代表我存在

這是大腦對於獎賞反應的處理路徑圖,獎賞系統是由多巴胺所調控,當我們體驗到愉快的感覺時,多巴胺就會分泌,協助大腦設定目標,「我還要再得到這樣愉快的感覺,所以我要去做……」,並且將這樣的記憶儲存起來,下次需要這種愉快的感覺時,就能迅速知道該做甚麼事。

1、2歲的孩子,很愛做些吸引大人注意力的事,因為他們發現:「我的行為可以控制大人的反應」,這種能力讓他們覺得有趣,這一切就如同照著大腦獎勵的機制再走。隨著年紀增長,孩子越來越能夠在其他遊戲過程中得到成就感,故意吸引他人注意來滿足自己的行為也就會減少。

但,有媽媽常問:「我下班後的時間都給他了,我覺得我給很多注意力了,為何他還是要做這些不對的行為來吸引我呢?」這種現象比較常出現在5~6歲以上的孩子,這類孩子不是孤單,而是內心深處較沒自信(儘管外在表現看不出來),想要證明自己存在。

也有些孩子則是因為常忘東忘西,能力不足,但不願被人發現而被嘲笑,在校就會表現出愛搞笑、誇張像小丑般,去吸引人家的注意力,也同時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因為自己有本事讓大家哄堂大笑,儘管做的行為可能不適切。

還有一群孩子,會因為手足的競爭,爭寵吸引大人關注,就會故意使壞,儘管結果可能會被修理的很慘,但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種存在的證明,只是這種方式,永遠也填不滿孩子空虛的心。所以,老愛尋求注意力的孩子,會表現出:

1.對於被關注永遠不滿足

2.表現不適切的行為去贏得你和同儕的注意

3.愛破壞

4.愛惱人

培養孩子同理心、創造力,翻轉恐懼提升自信

三種關注,你用對了嗎?

家長對小孩的「關注」,或稱為「注意力」,一般可以分為三種:

.正向注意力

.負向注意力

.沒有注意力

當孩子表現出好的行為時,我們給予關注或讚美,這時孩子得到的就是「正向注意力」,它可能是一個抱抱、一句稱讚或鼓勵、一個親暱舉動……等。「正向注意力」是能促使孩子表現更多好的行為。

當孩子表現出不當行為,你感到生氣而給予的注意力,通常就稱為「負向注意力」,它通常包含威脅、審問和說教。別以為你給的是懲罰,對孩子而言這是獎勵,所以你沒有減少行為,反而是強化了孩子的行為。

想想這個情境:

家中兩兄弟安分的在房間看書,爸爸工作,媽媽做家事,半個小時過去,大家都專心做自己的事,爸媽也暗自高興孩子終於長大懂事了,突然,「爸爸,弟弟搶我東西!」、「媽媽,哥哥打我!」於是爸媽就開始過去處理紛爭,在過去的半小時,爸媽沒有說過「哇!你們兩兄弟很棒,可以兩個安靜在一起看書」,而是有騷動時,爸媽才會出現。

我們在無形中,都給了孩子許多負向注意力。從這些負向注意力,孩子學到我要惹些麻煩,像戲弄人、干擾人、罵人、激怒人等,才能中斷大人,甚至可以控制大人。這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當他們有適切行為時,我們常視為理所當然,吝於稱讚,當他們有錯誤行為時才去關注。

至於沒有注意力,亦即對發生的事件不去關注,面對孩子尋求注意力的不適當行為,「沒有注意力」反而比「負向注意力」更好,但這不代表你完全不理,而是你不針對這個事件作回應,你可以要做的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到其他事情,做球給孩子,讓孩子有好表現後,給予正向注意力,別讓孩子持續連結「不當行為」能得到關注。

孩子越壞,你越需要好好靜下心來陪伴

想一想,你一天稱讚孩子的次數有比罵他的次數多嗎?我們都知道,經常被罵會變得沒自信,孩子除了沒自信,還會沒有安全感,認為爸媽是不在乎他的,所以搗蛋時,爸媽的責罵反而令孩子的內心深處感到開心,爸爸媽媽還是在意我的。因此,別總是把孩子的好行為視為應當,孩子會依照外在環境的回饋來判斷這類的行為是否要繼續的,該誇獎的就該誇獎,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也別急著生氣責罵,因為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比一直糾正行為更重要。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