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女子患病,將其拋棄的親生父母拒絕配對骨髓!7歲女兒站出來了...

9月18日,或許是30歲的李月夜開始新生的第零天。

從女兒玲玲身體裡采集的干細胞回輸到李月夜體內。這一刻,身為母親的李月夜百感交集。

從小被親生父母遺棄的李月夜,患上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這是一種發病急、進展快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常伴內髒出血、嚴重感染,危及生命。

由於親生父母不願進行骨髓配對,7歲的女兒成了最後的希望,但孩子和她的骨髓配對只有半合。

李月夜病後的第四個月,也就是2018年9月18日,玲玲躺在了病床上,為救媽媽做著努力。

這是這家人思慮再三後作出的決定。

對女兒的萬般不舍,和對生命的渴望,糾結在李月夜心頭。

她說,她想活下去,陪家人再多一些時間。

7歲女兒明白,

這一次她要救媽媽

省中醫院血液內科的治療室裡,采集干細胞的機器發出“呼哧呼哧”的聲音。

玲玲躺在床上,身上插著好幾根管子,連著機器,鮮紅的血液從管子裡流過。

她不吵不鬧,一邊玩著手機游戲,一邊吃著爸爸董海勇遞過來的紅薯。之前吃過了藥,玲玲喜歡甜食,董海勇特意買了甜甜的紅薯,一勺勺喂給女兒。

前一天,醫生已經從玲玲的脊椎裡抽取了200毫升的骨髓血。女孩有些忍不住,跟爸爸說:“腰酸痛。”

這次干細胞的采集需要4小時。因為睡不著,玲玲只能靠打游戲打發時間。大部分時間,她很安靜。她知道,她要救媽媽。

而身在隔離艙的李月夜卻有些焦躁,她知道女兒正在輸血,她擔心瘦弱的女兒會怕,會不舒服。

前一天,李月夜看到女兒的骨髓血時,哭了。

玻璃隔著一家人,

每天2小時探視

不到10平方米的隔離艙裡,李月夜已經能夠起床緩慢踱步。

原來的長發剃成利落的板寸,五官被放大。相比之前,人胖了不少,臉上隱隱發著紅疹子。這些都是藥物反應。

走近那扇大大的玻璃窗,透過走廊,她能看到醫院外。她已經在隔離艙裡住了大半個月,適應了等待日落的緩慢節奏。電視機裡放著無聊的電視劇,她也不看,就是打開著,顯得不那麼冷清。

每天中午11點到12點,傍晚5點到6點,一天中的這兩小時探視時間是李月夜最盼望的。

丈夫董海勇總是准點到,給她送飯。

這天中午,董海勇送來的是一碗湯面,軟軟的面條配上青菜、番茄和雞蛋。

李月夜吃了兩口就按著胃,覺得有些不舒服,下床消消食。

董海勇點開艙外的對講機,“難受嗎?要麼再吃點。”

李月夜問丈夫,“女兒怎麼樣了?有沒有吃飯?”

董海勇讓她放心:“女兒挺好的,女兒是我倆共同的寶貝,我會照顧好。”

一切順利的話,

李月夜的康復概率能達到80%

從5月12日李月夜住院到今天,董海勇始終陪伴左右,只有一天“脫崗”,那一次他回新昌老家辦了點急事。

董海勇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熬粥,通過護士給李月夜送去,再去市場買菜,准備午飯。下午還會去一趟市場買菜,准備晚飯。每一頓都現買現做,每一天都在為李月夜的三餐忙碌。

看著妻子精神狀態一天天好起來,他的臉上也有了笑容。

血液內科主任葉寶東對李月夜的治療同樣充滿信心。“玲玲明天還要再采一次干細胞,等移植後大約兩周時間,李月夜的細胞會漸漸恢復。”

葉主任說,因為玲玲和李月夜骨髓配對只有半合,所以干細胞采集量比全合會多一些,接下來就是對抗排異反應和感染等一些並發症:“不出意外的話,李月夜的康復概率能達到80%。”

李月夜每天都掐著手指過日子,“再過一個月,應該就能出隔離艙了。再觀察一個月,就能回家了。”

她說,她要親親抱抱女兒,也想住到自己媽媽家去,想吃媽媽做的紅燒肉。

來源: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記者 楊茜  通訊員 於偉 文/攝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