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越是沒有教養的人,越容易有這三種行為,你中了沒有?

著名心理學家華生認為人是環境的產物,有怎麼樣的環境就會有怎麼樣的人,作為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觀點對後世的影響可謂深遠,那麼今天沿著他的足跡,我們就探討一下一個人沒有教養的三種行為,供你參考。

心理學:越是沒有教養的人,越容易有這三種行為,你中了沒有?

隨意評論別人

隨意評論他人這是好多人閒暇之餘喜歡幹的事,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類與環境競爭的過程中,人類都想主導存在,放到個體身上,也是這樣的道理,在言語上評論別人,就是這種心理。

世界之所以有趣,就是人與人、人與事的不同和多樣,我們沒有權利和能力要求別人與自己一樣,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存在,我們可以建議別人,但切不要背後隨意評論他人。

心理學:越是沒有教養的人,越容易有這三種行為,你中了沒有?

不注意個人形象

模樣是爹媽給的,老天爺造就的,不管你接不接受,這已經成了不可改變的事實,但把自己收拾乾淨,穿戴衛生、合理,注意個人的形象,給別人以尊重,這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

相由心生,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同樣外在的干淨、衛生、合理是一種內心狀況的外在表徵,由內而外,把自己整理乾淨,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如此,對自己有一定的要求,才能更好的要求外在的世界。

心理學:越是沒有教養的人,越容易有這三種行為,你中了沒有?

過於不拘小節

不拘小節本來是一個好詞,可是越來越多的人卻把它當做自己不注重細節的藉口與幌子,那是不是還有個詞叫細節決定成敗,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啥事都往”不拘小節“這個”框“裡面扔,該注重的還得注重。

過於不拘小節就變成了給自己找藉口的行為,處在其中很容易不自知,所以多問一下自己你是在藉口還是真的是不拘小節,還是本應該注重細節,你只是困於懶惰而已,這些都必須思考清楚,你才能變得更好。

心理學:越是沒有教養的人,越容易有這三種行為,你中了沒有?

心理學上的心理投射表明你對外界的態度就是你真實的內心反射,對於你不了解的人請慎重評論,因為你只是一知半解,你只是用你認為的方式給別人的人生做判斷,你沒有那個能力,也沒有那個必要。

注重個人的形象、適當地註意細節,說明你對自己有要求,這是你從這個世界獲取資源的第一步,先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要求別人。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