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一場病,可以看透很多事,更可以看透枕邊人

翻開謝娜的微博,關於張傑的,都是滿滿的感動:

重感冒時,傑哥親自下廚一碗愛心小面,瞬間治愈;

待產的周末,身體不適,傑哥化身烘焙大廚,烤出一爐點心;

產前一個人在家心情不好,傑哥開完演唱會第一時間奔赴家裡陪伴;

產後護士按壓子宮,疼得謝娜一身冷汗,傑哥照顧左右,心疼不已.....

謝娜,這個人盡皆知的“女漢子”,在生病時、經歷生產種種時,也瞬間變身需要呵護、需要溫暖的小女人,平日裡的那些百煉鋼都在張傑的寵愛和呵護裡,化為了繞指柔。

真正的愛情,不只是在你青春豔麗、光采奪目時追隨左右,而是當你卸下光環、渴求溫暖時,他依然痴心不改、愛你如初;

而是當你臥病床前、毫無形象時,他依舊日夜相守、忙前跑後、耐心倍至。

想知道他到底愛不愛你,生一場病就知道了。

愛是積累,不愛也是。細節可以成就愛情,同樣可以打敗愛情。

愛情裡的忠貞和篤定,就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忽視和淡忘裡,溫水煮青蛙般將愛的余溫,消磨殆盡。

都說一場重病可以看清一段婚姻,那麼身體細微的不適,一樣可以驗證愛情。

好的愛情從來不是“多喝水”,而是“有我在”。

當一個人脆弱無助時,他不能守候在你身邊,這是一場愛的缺席;

真愛你的人舍不得你脆弱無依,也承擔不起失去你的後果。

那些只會用嘴巴來愛你的人,才會在一場生病裡原形畢露,無處可藏。

一個在你生病的時候不管不問甚至厭棄的人,無論他為你做過多浪漫的事,都掩蓋不了不愛你的事實。

而那個在意你、關心你、照顧你、恨不能自己感同身受的人,愛與不愛,早已不言而喻。

一個人如果真愛你,一定不只是說說而已。

我們早已過了耳朵聽愛情的年紀,一個知冷知熱、床前榻後照顧左右的人,才是可以走過一生的伴侶。

很多人知道錢鐘書和楊絳的故事,是從二人一見鐘情的浪漫對話開始的。

二人第一次見面,錢鐘書趕忙表明身份:“我沒有訂婚。”楊絳立刻答:“我也沒有男朋友。”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們的故事裡,現實的冷暖卻遠遠多於浪漫。

錢鐘書素來柔弱多病。從少年時期開始,幾乎每年生一場病,一病一個多月。

文革後,錢鐘書身體更是每況愈下,跑醫院更成了常事。

楊絳一邊陪伴他整理書稿、出書寫作,一邊照顧他飲食起居、病榻床前。

小到發燒感冒、睡眠不佳,大到哮喘高血壓,楊絳無不細微之至,耐心之極。

1994年夏天,錢鐘書住進醫院。這一住,就是四年,再也沒有回來。

楊絳沒有因為錢鐘書久病床前而有一點的怨言,1600多天的纏綿病榻,楊絳一人悉心照料,不離不棄。

錢鐘書後期病到不能進食,只能靠鼻飼,當時80多歲的楊絳每天往返大半個京城,回到家中為錢鐘書做各種雞魚蔬菜泥,燉各種湯,雞胸肉要剁得一根筋都沒有,魚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

其中辛苦,不言自明。

我想,錢鐘書的那句:“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是對他們浪漫愛情的概括,也是對楊絳才華、人品的褒獎和認可,更是那些噓寒問暖、陪伴左右的日子裡,印刻在他心底最溫暖的回憶吧。

一個人,陪你走過青春年華,一路攜手到垂垂老矣;陪你走過歡暢奔放,也能和你一起歷經病痛不棄。

縱使時間摧殘了容顏,奪去了健康,那個人仍願在你身邊,不離不棄,愛你如初。 這,就是愛情最好的樣子吧!

長久的愛情,不只是乍見之歡,也有久處不厭。生一場病,可以看透很多事,更可以看清枕邊人。

《北京遇上西雅圖》裡,湯唯飾演的文佳佳妊高症發作,昏迷三天三夜,睜開眼看到床邊三夜沒有合眼的Frank,兩個人,第一次,擁抱了在一起。

我們都以為女人愛的是游艇法餐,卻不知道女人要的不過是清晨飯桌上的豆漿油條;

我們都以為女人愛聽的是甜言蜜語海誓山盟,卻不知道女人最感動的不過是生病時床前的一碗溫水;

看一個人愛不愛你,不是看他平日裡的浪漫,而是看你生病時他的態度。

當愛情走過了灼灼年華,也歷經了病榻床前,才是真的升華到了至親至愛。

“你願意無論順境或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都毫無保留地愛她,直到死亡把你們分離嗎?”

“是的,我願意。”

我們都聽過這段神聖的宣誓,卻不知,這一句耳熟能詳的婚禮誓言裡,包含了多少世間冷暖,人生無常。

就像微博裡有位醫生說的:“機場比婚禮的殿堂見證了更多真誠的吻,醫院的牆比教堂聽到了更多的祈禱。” 

人生之路,道阻且長,有順境,亦有低谷,有年少甜蜜,也少不了病痛壓抑,找一個在你需要你時挺身而出,在你生病時可以感同身受的人。找一個想和你好好過日子,走過低谷,經歷病痛的人。

畢竟,最好的愛情,從來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